廣西靈山:千名隊員戰貧 7.7萬人脫貧

2020年10月27日11:05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我留任,鄉親們不全部脫貧我不撤退。”兩年前,廣西欽州市靈山縣檀圩鎮大垌田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小琳任期屆滿,但他主動選擇留下。原本任期為兩年,而他一干就是五年。

在韋小琳的組織協調下,大垌田村投入1380多萬元推進基礎設施項目35個,發展雞舍出租、倉庫出租、百部藥材種植等扶貧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萬元,有力帶動貧困群眾增收。2018年,該村28戶貧困戶101人脫貧,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十三五”以來,靈山縣有1900多名扶貧工作隊員主動請戰,分批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勇當戰貧先鋒,以不勝不休之決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其中,像韋小琳這樣的連任扶貧干部,有170多人。

這些派駐扶貧一線的干部同當地其他干部並肩戰斗,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目前,靈山縣7.7萬貧困群眾全部達到脫貧標准,121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鋪就“致富路” 夯實脫貧基礎

“感謝董書記,我們村的道路通了,財源開了!我今年竹筍銷售收入增加了7000多元!”2020年10月23日,新圩鎮佛垌村脫貧戶胡維永看到正在查看水稻長勢的駐村第一書記董寧,遠遠就打招呼,並趕到跟前緊握著手道謝。

董寧(右)和胡維永一起展示種植的竹筍。靈山縣委組織部供圖

以前,在胡維永種植有13畝竹筍的山坡上,僅有一條“羊腸小道”通行,下雨天還會變成“泥水路”。路難行、活難干,胡維永脫貧的積極性提不起來,而且像他這樣情況的還有很多戶。

要致富,先修路。董寧帶領村“兩委”班子,依靠后盾單位,爭取到37.16萬元投資,修建了長2.37公裡、寬4.5米的道路。據統計,該村共投入540多萬元修通了硬化水泥路、砂石路,裡程共21公裡。

打通了“致富路”,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如今,佛垌村形成了竹筍、柑橘、荔枝等十多種產業,其中,僅養豬和養雞兩大產業就帶動31戶貧困戶年均增收1多萬元,53戶241人因此實現脫貧。

近五年來,靈山縣扶貧工作隊員積極爭取幫扶單位和各級部門的支持,通過爭指標、拉項目、跑資金,帶動群眾籌資投勞,籌集20多億元推進飲水工程、村屯道路、橋梁、校舍等項目8550多個,大大提高了農村發展的“硬件”水平,夯實了脫貧攻堅的基礎。

壯大“領頭雁” 注入脫貧動能

“我種植百香果的時間還不長,缺乏經驗,這樣的學習機會太適合我了!”

“百香果種植技術要求比較高,每次培訓我都能學到新的知識。”

……

2020年9月27日,三隆鎮金西村邀請該鎮金鳳凰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施揚峰,面對面地給貧困群眾講授百香果種植技術,深受歡迎。

三隆鎮金西村致富帶頭人舉辦產業技術培訓現場。梁龍攝

“深入挖掘和培養致富帶頭人,這是真扶貧,這樣的話我們撤退了,村裡面還能持續發展。”該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梁洪波說。

靈山縣的扶貧工作隊員實行“頭雁壯大”行動,按照平均每個貧困村不少於5名的標准發展致富帶頭人,並注重育強、育優,培養了一批能力強、懂政策、會經營、善管理的“領頭雁”,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截至目前,靈山縣共有600多名致富帶頭人、“土專家”,涉及優質稻、百香果、柑橘、荔枝等十多個特色產業。

這些“領頭雁”發揮他們“身邊人”的優勢,不定期深入田間地頭,講授種養技術等知識,加強思想引導和技術指導,培訓群眾2.2萬余人次,帶領群眾走對發展的門路。

牽住“牛鼻子” 發展產業造血

“要抓緊施肥,如果錯過最佳時間,甘蔗長勢就跟不上了。”

“明白。我一定好好干,不負你的期望!”

2020年10月20日,在文利鎮香山村扶貧物資發放儀式現場,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邱郁權杵著拐杖,細心地叮囑貧困戶及時做好秋植甘蔗的生產工作。

文利鎮香山村扶貧物資發放現場。靈山縣委組織部供圖

前不久,邱郁權出了點意外造成小腿骨骨折,手術后他很快便回到村裡開展工作。為了搶抓秋植甘蔗的農時,他爭取到靈山縣紅十字會醫院、靈山縣農發行為村裡的32戶貧困戶贈送肥料。邱郁權的拼勁,贏得了群眾的贊許。

近年來,香山村打造了糖料蔗“雙高”基地,種植甘蔗面積250畝,還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流轉土地600畝建成百香果種植基地。這兩大產業每年為該村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每年人均增收3多萬元,輻射周邊40多戶群眾發展產業。

“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

靈山縣扶貧工作隊員堅持“造血式”扶貧,因村選業、因戶施策,通過協調發放生產物資、舉辦涉農技術培訓班和申請貼息貸款等措施,解決群眾發展產業的實際難題,幫助群眾提升管理技術水平,增強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能力,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近五年來,靈山縣累計安排貧困戶以獎代補產業扶貧財政資金1.88億元,覆蓋貧困戶7.17萬戶次,121個貧困村“3+1”特色產業覆蓋率均達90%以上。如今,全縣形成了雞、豬、優質稻、荔枝、茶葉和柑橘、魚等“5+2”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覃家福、蘇堅發、彭遠賀)

(責編:彭遠賀、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