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顧庄社區是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發源地,當地人從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銷售,並將房前屋后打造成特色庭院,將“盆景”變成了“風景”(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以綠生金
趕上嫁接的時節,顧庄社區居民王廣明忙得閑不下來。在他家的庭院中,大大小小的盆景或鐵干虯枝,或盤根錯節,姿態萬千,不一而足。
他所在的如皋市顧庄社區,是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發源地。這一盆盆不起眼的小樹苗,卻是當地人眼中的“綠色銀行”。“今年賣不掉,明年長得豐滿了,收益反而更高。”王廣明告訴記者,他每年盆景種植的收益在150萬元到200萬元。
園藝師周光蘭從上海回到如皋,創建了生活園藝館,這是她在修剪苗木(6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百萬不算富,千萬才起步’是顧庄人的追夢標配。”顧庄社區黨總支書記朱鬆輝說,盆景是顧庄人小康路上的“搖錢樹”。4年前,社區“以獎代補”鼓勵農戶對門前的自留地開展景觀改造,將苗木提檔升級,打造特色農家庭院,把“盆景”變成“風景”。2019年顧庄社區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2.5億元,日均接待游客500多人。
如今,顧庄核心區已完成並通過驗收的特色庭院有近300戶。記者在現場看到,有的庭院形成了亭台假山、小橋流水的江南園林微縮景觀,有的庭院側重盆景展示,精選的苗木或凌空探海,或嫵媚玉立……走在一個個私家花園中,真是“一院一景,移步易景”。
朱鬆輝說,未來要繼續以產業為抓手,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小康。
近年來,南通的花木盆景、湖桑、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面積超百萬畝,全市林業總產值達211億元,比上年增長5.93%。(記者楊丁淼、孫雯驥)
如皋市顧庄社區是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發源地,當地人從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銷售,並將房前屋后打造成特色庭院,將“盆景”變成了“風景”(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朱美蘭在南通市觀音山街道青龍橋社區殘疾人科技種植園裡修剪葡萄(6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