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2020年07月06日08:3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4)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在如皋花木市場,兩名園丁正在修剪苗木盆景(6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岸綠景美

生在長江邊,長在長江邊,但對於這條母親河,“90后”樊芃芃的印象卻很模糊,直到近幾年,長江壯美的輪廓才漸漸清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11)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一名兒童與家人騎行在南通濱江觀光帶游覽(6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南通主城區的長江岸線上,筑起圍牆、拉起鐵絲,老港區、舊廠區、破小區犬牙交錯,隔斷了人與大江的聯系。雖是“江海之城”,南通人總有“濱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的遺憾。

樊芃芃家住崇川區狼山鎮街道,就在臨江的五山腳下。五山地區是南通市區南部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及周邊長江岸線腹地的統稱。曾經的五山互不聯通,也沒有濱江生態廊道。不僅如此,港口企業及臨江產業眾多,揚塵、污水、噪音等污染使生態容量日趨吃緊,“黃金岸線”一度成為“生態傷疤”。

“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2016年以來,南通啟動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先后拆遷“散亂污”企業203家,退出港口貨運功能,修復騰出沿江岸線5.5公裡,新增森林面積6平方公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12)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幾名游客正騎行在南通濱江觀光帶游覽(6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把生產岸線打造成生態岸線,讓城市后巷變成城市客廳。”南通市狼山旅游度假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說。

如今,臨江五山已完全打通,修復的14平方公裡土地,超過三分之二向市民免費開放。樊芃芃周末經常帶著家人來到全新面貌的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既可乘車游覽濱江廊道,看江上碧波,也能騎車或漫步林間,聽山中鳥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8)水清岸美產業興——江蘇南通小康路上的綠色實踐

景色怡人的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6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不僅百姓更親水,港口潛力也進一步釋放。在新建的通海港區記者看到,碼頭上工人有序作業,一排現代化集裝箱岸橋滿負荷運行。“2018年,原南通港集團集裝箱分公司整體搬遷,不僅面積翻了一倍,運輸也不用再穿過城區了。”南通港集團董事長施渠平介紹,今年上半年,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5.96萬標箱,同比增長38%。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