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儒:坭興留墨韻 鋼刃耀書風

2020年06月08日20:12  
 

—片冰心在玉壺

以刀代筆,以泥為紙,將各體書法雕刻在坭興陶上,是王兆儒藝術的一大特點。

小時候,王兆儒就對坭興陶充滿了興趣。讀小學的時候,他常跑去坭興陶廠,在一個個沉澱泥料的大坑邊上拿回許多泥巴回到家裡涼干捏成各種小動物造型,以此為樂。

參加工作的時候,王兆儒也常到坭興陶廠刻陶,他刀筆結合,古今融合,將書法、篆刻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欽州坭興陶上。1997年,王兆儒從欽州市文化館退休后,把畢生的心血投入到坭興陶上,創作了一批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坭興陶作品,提升了坭興陶的藝術價值,促進了坭興陶的發展。他所刻制的金文“百福百祿”大花瓶被全國十屆人大廣西代表團作為禮品選送到北京﹔“金文中華頌陶瓶”獲中國收藏家協會主辦的工藝美術大師和精英評比金獎﹔“金文長壽和諧瓶”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第43屆全國工藝品大賽銀獎﹔“甲骨文詩經陶罐”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世界手工藝理事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玉蟾瓶”和“鐘鼓和樂瓶”連續兩屆蟬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精品博覽會”金獎。由此,王兆儒被評為廣西工藝美術大師。

王兆儒創作的部分坭興陶作品

坭興陶是中國的四大名陶之一,王兆儒堅守“坭興陶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來作支撐”的理念,他把坭興陶看作是修身養性、表達藝術思想的一種文化。他說:“一件坭興陶作品,如果只是看到其表面的光彩,沒有文化的內涵信息,那就如喝一杯白開水而已。如果其中含有內容雋永、寓意深邃,與造型相匹,與主題相融,而且書法優雅,裝飾精美豐富的文化內涵,那就如喝普洱茶了。我們要的是’普洱茶’而不是‘白開水’”。“字以壺傳,壺以字貴”,一幅好的書法可以使坭興陶的文化品位大大提高,同時也說明了書法與坭興陶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關系。

作為藝術家,王兆儒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說坭興陶代表欽州的形象,是廣西文化發展的一張名片。所以,王兆儒在陶上刻什麼內容,選什麼字體,如何安排布局,配什麼圖案,都要有講究,風馬不相及、錯漏百出、令人產生不快的內容他決不刻。他的每件作品,都要經過再三思量進行設計和創作,做到精益求精,多方考究,把自己的心刻進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句句皆有內皆有深刻的寓意。他說:“把一件坭興陶作品傾注了心血,融入了感情,賦予其靈魂,如有了生命,可與之對話,與之交流,以至成為朋友,縱使后人易主,都能珍愛,流傳久遠。”

但因為坭興陶,王兆儒很少有時間陪同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愛人,甚至是他愛人生病的時候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她,他深感遺憾,而王兆儒愛陶的情結卻被一個個隱含雅韻的作品而加深,痴迷的一片冰心終歸玉壺。

對於未來坭興陶的發展,王兆儒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欽州坭興陶的發展,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要採取多種形式的培訓模式,同時要培訓在企業中的技術人員﹔二是企業要樹立精品意識,選出一些技術骨干,創新作品,打造品牌,爭取市場份額﹔三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欽州人普遍認識家鄉特產坭興陶的優異品質,像景德鎮人對瓷器,宜興人對紫砂壺一樣家喻戶曉﹔四是要提高坭興陶的文化品味,堤興人是要注重文化修養的提高,要求產品必須有文化內涵,要挖掘坭興陶的歷史文化氣息。”

王兆儒先生對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探求已逾半個世紀,並將自己全部藝術精華奉獻給了坭興陶事業,他不僅擁有淵博的學識,更是待人親切,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個人對藝術與文化的理解﹔他人老心不老,仍在藝術道路上貢獻著自己的年華與才華﹔他藝揚五洲,但卻淡泊名利,樂於好施,一直以來為各種募捐機構捐獻出書畫精品義賣賑災。王兆儒常說:“書以和為貴,藝函德乃馨,我沒有更多的錢去捐,隻能靠一支筆寫幾個字去幫助他們。”這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價值,是對我們民族文化更好的傳承與發揚。(林飛、童團結)

來源:《金色年華》(2014年第2期)

(責編:吳明江、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