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頭坪村千畝茶油基地,一名干部正在種植西瓜苗。吳練勛攝
人民網三江4月29日電 “這頭三年一邊種西瓜一邊護理茶油苗,還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月27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村鄉組織50多名干部群眾到該鄉頭坪村千畝茶油基地種植西瓜苗,頭坪村黨總支書記莫立杰告訴筆者。
據莫立杰介紹,這座千畝茶油基地是頭坪村以“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為發展模式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如今在新種的茶油林中套種西瓜,以“短平快”的“林間套種”模式,彌補茶油林生長周期長、見效慢等缺點,實現以短養長,既助力貧困戶群眾增收,又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近年來,三江侗族自治縣通過搭建對接平台,引導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利用其自身資源優勢,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貧困村創辦微型企業,推動產業發展,有力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和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步伐,助力脫貧攻堅戰。
結對共建“微車間”,幫助群眾釘好“金盒子”。三江縣採取“請進村、送進廠”的形式,引進發展生產科技電子產品、加工皮鞋、工藝品等“微車間”進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貧困村屯(社區)投資置業,吸納貧困戶群眾特別是安置點富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留守婦女進駐務工,並給務工貧困戶群眾免費提供食宿、安排技能培訓和發放相關生活補助,確保進駐“微車間”務工的貧困戶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2020年以來,進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貧困村屯(社區)等34家“微車間”已經全部復工復產,安排686人就業,其中貧困群眾335人。
結對共建“微田園”,幫助群眾編織“金袋子”。三江縣聚力發展農副特色產品,組織兩新非公企業黨組織,走進村屯(社區),與村“兩委”班子攜手發展種植林下靈芝、大棚蔬菜、豆角、西瓜、南瓜、玉米和高效油茶品種等農副特色產品。通過探索以黨建引領、公司出資、合作社出技術、貧困戶出勞力的形式,建成集生產、包裝、銷售農副特色產品等於一體的“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微田園”模式,有力的促進“村企結對”互惠共贏、強村富民。今年以來,為解決受疫情影響未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就地就業增收問題,該縣在充分考察評估的基礎上,投資350萬元,以資產性收益扶貧的方式,投入“微田園”項目,有效帶動群眾發展“短平快”產業,在短期內實現增收。
結對共建“微市場”,幫助群眾搭建“金鋪子”。三江縣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開展“三資”清查,盤活有效資源,將閑置、低效使用的樓房、倉庫、灘涂、林地等各類集體資源,採取資產發包、租賃經營或自主開發等方式盤活,開發建設超市、賓館、商鋪和發展特色旅游、特色農業等產業,不斷提高閑置資產使用率,挖掘潛在效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9年以來,全縣共有60個行政村(社區)通過盤活“三資”模式發展集體經濟,為村集體帶來經濟效益288.39萬元。(莫珍世、吳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