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是全國52個未脫貧縣之一,目前尚有19個貧困村,6509人貧困人口。今年以來,該縣克服疫情的影響,出實招,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確保如期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標。
“作戰隊”盡銳出戰。該縣堅持分級作戰原則,將全縣分為五大戰區,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和縣委副書記分別擔任戰區指揮長,選派11名副處級黨員領導干部擔任鄉鎮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駐點調研,現場研究解決作戰發現的重要問題。制定自治縣脫貧攻堅挂牌作戰方案,成立脫貧攻堅作戰辦公室,對全縣11個鄉鎮、138個村和仫佬家園社區實行分類全覆蓋挂牌作戰,選派138名科級領導干部擔任作戰隊大隊長,抽調509名村“兩委”干部全脫產參加脫貧攻堅。為了保持脫貧攻堅工作的連續性,對2018年向138個行政村(社區)選派的281名駐村工作隊員、82個貧困村選派的82名駐村第一書記、11個鄉鎮選派的11名分隊長保持穩定。對貧困發生率14.18%的四把鎮新安村增派1名正科級領導干部、2名熟悉農村工作的駐村工作隊員,對貧困發生率7.01%的東門鎮佑洞村增派1名正科級領導干部駐村開展工作,盡銳出戰向貧困發起最后總攻。
“紅黃榜”壓實責任。該縣對農村危房改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征繳工作、扶貧特色產業以獎代補發放工作、控輟保學、系統數據質量等重點工作推進情況實行“一月兩督查、一周一研判、一月一通報”制度。縣脫貧攻堅督查組每月對各鄉鎮脫貧攻堅重點工作進行暗訪督查兩次,並以問題清單形式反饋對應鄉鎮,要求鄉鎮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明確整改時限。指揮部每周定期召開脫貧攻堅調度會,調度會前,指揮部辦公負責匯總各鄉鎮、各專責小組上報的困難和問題,由職能部門在會上進行解答,提出解決措施。每月根據當月各鄉鎮工作進度情況和暗訪情況,進行綜合排名,對排在前三位的鄉(鎮)紅榜通報表揚,並作為脫貧攻堅工作日常考核記入年終績效考評加分項,對排在后三位的鄉(鎮)黃榜通報警醒。連續兩個月綜合排名在后三位的鄉(鎮),由縣精准扶貧攻堅指揮部對分管領導進行約談,連續三個月的對鄉(鎮)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進行約談,約談后仍推進不力的,進行問責處理。
“大排查”摸清家底。該縣從縣直單位抽調1100多名、鄉鎮干部800多名、村“兩委”干部500多名干部職工組成1200個工作小組,開展脫貧攻堅春季大排查行動,對10.15萬戶農戶開展大排查,逐戶逐項進行排查。對將全縣剩余6509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施策,對脫貧指標基本達標的農戶,進一步落實幫扶措施﹔對因就業、產業不穩定導致收入不達標,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及發展“短平快”產業進行扶持, 全縣共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1.5萬個,其中,續聘、新聘生態護林員4750個,其他非固定性公益性崗位6000多個、臨時性公益性崗位4161個﹔對住房等條件未達標,通過實施危房改造解決住房問題﹔對因病因殘及“三無”戶,通過納入農村低保實現兜底保障。
“五戰役”補齊短板。針對“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該縣全力打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產業就業全覆蓋“五大戰役”,今年年計劃投入3.93億元實施“五大戰役”扶貧項目538個,目前已全部開工,已竣工315個。打好義務教育保障戰役,健全控輟保學保障體系,確保無建檔立卡戶適齡子女失學輟學。打好基本醫療保障戰役,全面落實“198”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參加醫保。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戰役,今年計劃實施危房改造710戶,動員百家民營企業,參與實施政府代建代固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確保6月底前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打好飲水安全戰役,100個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開工,完工55個,完工率55%,6月底前可全面完成任務,徹底解決余下2.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打好產業就業全覆蓋戰役,落實產業發展以獎代補政策,今年以來,發放產業“以獎代補”資金4950萬元,涉及貧困戶12640戶﹔免費為種植毛葡萄的貧困戶提供2.55億元保額、種植柑橘的提供0.3億元保額、養殖肉牛的提供1.14億元保額的風險保障。加大就業幫扶力度,5.12萬貧困勞動力通過政府包車運輸等形式返崗務工。(韋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