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新的幸福——陝西貧困縣全部摘帽的N個截面

2020年03月26日08:41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奔向新的幸福——陝西貧困縣全部摘帽的N個截面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中原鎮麻廟村第一書記宋雙雙(右)與村民熊宗兵打開接通到戶的自來水(2019年6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情與根

“你們村已經脫貧出列了,局裡工作多,你回來上班吧!”這是2018年開年,單位領導對商洛市鎮安縣公安局駐金花村第一書記劉達厚說的一席話。劉達厚憨笑了一下,語氣堅定:“村裡剛脫貧,基礎還不牢靠,讓我再頂一陣子吧!”

不曾想,這“一頂”就又是兩年。

陝西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的鎮安,連山都陡峭得沒有坡度。放眼望去,像是用刀劈過一般。方圓幾十平方公裡的村子,耕地往往隻有幾百畝。4年前,劉達厚第一次到金花村,就被眼前的貧困面貌深深震撼:村民住石板房、喝窖水,還有100多戶人家不通路,有孩子十幾歲就輟學在家。

“孩子輟學的,一定要去上學。能務工的要去務工,產業必須得有!”村民大會上,劉達厚的計劃擲地有聲,可台下卻一陣竊竊私語:“窮了幾輩子了,你說脫貧就脫貧,憑啥?”

最窮的村脫貧,就要從最難的人家入手。走2小時山路,劉達厚到了46歲的洪運琴家,裂了縫的土房子,從屋外能一眼看到屋后。

“山下有移民搬遷點,花1萬元錢就能搬下去,你搬不搬?”窮怕了的洪運琴不信有這好事。劉達厚耐著性子,一遍遍用摩托車載著她去安置點看。眼見平地起高樓,洪運琴終於動了心。搬入新居后,劉達厚又幫她找到在超市打工的工作,老家的地也沒閑著,種上了核桃和白芨。

產業路修通了,衛生室改造了,1600畝中藥材基地從無到有……用一片真情,劉達厚贏得了村裡人的信任。貧困村出列后,駐村工作隊依舊留在村,力度不減、情感不變。

“腳踩在土地上的感覺,很真切、很踏實。我的根就在這裡。”劉達厚說。

去年夏天,在幫貧困戶銷售農產品時,寶雞市扶風縣天度鎮下寨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剛摔斷了跟腱。在床上躺了兩個月,還沒完全康復,他就一瘸一拐回到村裡。兩年駐村任期滿后,鄉親們心疼,都勸張剛回去。但他卻向黨組織申請,繼續堅守在脫貧一線。

“回想起駐村兩年來的日日夜夜,仿佛一幕幕電影片段在腦海裡浮現。脫貧還未最后勝利,我不能走!”日記中,張剛如此吐露心聲。

“如果說2019年全區脫貧摘帽是攻下了山頭,2020年就要守住這個山頭。擔子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我們沒有退路!”2019年最后一天,安康市漢濱區的一場務虛會上,所有與會者都能感受到區委書記王孝成臉上的凝重。

時間進入2020年,一場脫貧后“大走訪”“回頭看”在漢濱區展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民持續增收和搬遷后續服務,精准幫扶“邊緣戶”和“監測戶”,“四支隊伍”等幫扶力量人數不減、力量不散……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這是小康路上,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承諾。

扎根在泥土裡,澆灌一片真情,收獲的是滿眼春光。

一支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讓三秦大地換了模樣。而今,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圖景,正在秦嶺南北、黃土高坡徐徐鋪開。

漢濱區譚壩鎮前河社區,梯田上的連翹花漫山遍野。茂林修竹、流水潺潺,村民正在整治河道、翻修老房,計劃將這裡打造成旅游鄉村﹔

在已經告別貧困的寶雞市千陽縣,垃圾分類正在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時尚”﹔

在城固縣東原公村的萬畝獼猴桃示范園裡,脫貧戶劉振華輕輕按動電鈕,噴灌頭一齊作業,一道小小的彩虹出現。立體栽培讓獼猴桃跨過秦嶺,美了鄉村、富了百姓。

“親歷脫貧,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這是一段永生難忘的旅程。”在已經摘帽的城固縣上元觀鎮新元村,曾立下“村裡不脫貧、我就不結婚”誓言的“90后”第一書記余藝璇最近結婚了。她說:“結婚我沒激動得流淚,但村裡脫貧,我還是不爭氣地哭了。這淚水,是帶著甜的。”(記者陳晨、劉彤)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