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新的幸福——陝西貧困縣全部摘帽的N個截面

2020年03月26日08:41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奔向新的幸福——陝西貧困縣全部摘帽的N個截面

陝西省寧強縣巴山鎮石壩子村脫貧戶彭慧玲(右)在食用菌大棚裡做直播(3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田與業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子洲縣駝耳巷鄉牛圈灣村的田間一片繁忙。大伙兒忙著挑糞、翻地、刨黃芩。在土裡刨了半輩子的賀佔雷,從沒有想過在田裡也能“種”出脫貧的好日子。

曾幾何時,靠著一畝三分薄田,糊口都成問題。幫扶干部上門動員他種黃芩,賀佔雷頭搖得像撥浪鼓:“不成不成,種地哪能脫貧?你唬我哩!”

干部一次次上門,還承諾政府每年提供3000元的扶貧產業補助。黃芩第一次見效益就收入8000多元,老賀樂得合不攏嘴。好事接二連三:搬入新居,兩個娃娃大學畢業找到了好工作,自家的土豬、蛋雞生意蒸蒸日上,愛好文藝的老賀還參加了嗩吶技藝培訓班。

“我現在一心就扑在家裡的事業上,要把田種好、種出品牌!”對未來,老賀信心滿滿。

春天的田野裡,脫貧致富的希望正在種下。

走進群山環繞的寧強縣巴山鎮石壩子村的一座大棚,眼前的一幕頗有些違和。

“‘一帘幽夢’你好,歡迎來到直播間。你說要買黑木耳菌種,請發私信給我,一會兒就發貨。”蹲在架設的手機前,脫貧戶彭慧玲正在做直播,身旁的食用菌袋堆積如山。

婆婆臥病在床,兩個女兒要上學,4年前,彭慧玲靠著政府提供的5萬元貼息貸款做起中蜂養殖,賺到了脫貧路上的第一桶金。如今,她和丈夫發展了40多個食用菌大棚,帶動30多戶貧困戶脫貧。

“現代農業講究個溯源,我開直播也是想讓客戶看看,食用菌是如何養出來的。”彭慧玲說,她還計劃把菌袋直接賣給消費者,“現代家庭嘛,種花種草,也能種食用菌。”

隻要肯打拼,田裡也能刨出金!

陝西省扶貧辦主任文引學說,陝西因地制宜發展以蘋果、奶山羊、設施農業為代表的3個千億級產業和茶葉、核桃、食用菌、獼猴桃等區域特色產業,制定56個貧困縣優勢特色產業菜單,使有勞動能力、有發展意願的貧困戶每戶至少有1個穩定增收的產業項目。

村村有產興業,戶戶有業增收。老實巴交的漢中市城固縣貧困戶周先全的新事業,是做起了洋氣的電吉他。

在城固縣江灣移民搬遷安置點,“哈瓦娜樂器”公司的展廳內,色彩鮮亮、形態不一的吉他挂滿了整整幾面牆。外人難以想象,這個大山深處的扶貧車間,年產吉他、尤克裡裡25萬隻,遠銷美、法、德、俄等海外市場。

“我負責給木頭拋光、打磨、做模子,師傅手把手教嘞!”摸了一輩子鋤把子的周先全,每天回到家也不忘翻翻培訓教材。

在江灣安置點,服裝、電子器件、樂器等9家企業入駐,近千名困難群眾在家門口轉為產業工人。“總部在園區、工廠在車間、車間進村庄,”城固縣委書記陳心亮說,城固累計建成社區工廠26家,新增就業崗位4500多個,3000余名搬遷群眾不再外出務工。“樓上居住、樓下就業,有事業才能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社區工廠裡,機器咔嚓作響。流水線前,一個個脫貧戶正在編織未來。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