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征途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2020年01月12日09:47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征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拼版照片:上圖為1月8日拍攝的陽光下的“中國天眼”(檢修期間拍攝)﹔中圖為1月8日拍攝的落日余暉中的“中國天眼”(檢修期間拍攝)﹔下圖為1月9日拍攝的晨曦中的“中國天眼”(檢修期間拍攝)。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的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越來越離不開強大的科研儀器,特別是大科學裝置,與創新思維共同構成了現代科學技術突破的必要條件。

中科院院士、天體物理學家方成認為,中國曾是世界上天文記錄最久遠、最完整的國家。在超過3000年的時間裡,連續不斷地記錄著各種天文現象,包括日食和月食、太陽黑子、彗星和流星、客星(新星和超新星)等。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編制了100多種天文歷法,也發明了大量的天文儀器。

“但近代以來,中國天文學跟其他科學技術一樣,大大落后於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很多先進的儀器見都沒見過。”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韓金林說,即便在上世紀,老一輩天文學家也隻能尋求與國外合作,相當於借用別人的望遠鏡,大多隻能做一些邊緣課題。

以王綬琯、南仁東等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第二代天文學家,努力縮小中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擔起“趕潮兒”的責任。

1993年,包括中國在內的10個國家的天文學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電“大望遠鏡”的倡議,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學難題。

當時,懷著回報民族的赤誠和描繪宇宙的初心,活躍在國際天文界的南仁東毅然回國,力主中國獨立建造射電“大望遠鏡”。

從1994年開始選址和預研究,到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南仁東率團隊用20多年幫助中國實現了追趕——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