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要闻

广西以“德治教化”促进乡村善治

2023年05月31日09:14 | 来源:广西日报
小字号

  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一个秀美的边境壮族特色村寨。

  走进汉邦,村口“红色家风故事展示长廊”再现革命前辈的家风故事。村里每家每户门前贴着家训,还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儿媳”等,有效化解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纠纷与婆媳矛盾。“最美婆婆”甘姆雅说,拿了荣誉证,也领了奖金,更要搞好婆媳与家庭的关系。

  “家和万事兴。”汉邦村第一书记汪保华说,从上访村、问题村到“乡村治理示范村”,汉邦村实现了华丽蜕变。

  社会治理不仅要有光鲜亮丽的“面子”,还要有崇德向善的“里子”。近年来,广西以“德治”破题,用“和谐”答卷打通基层治理“经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今年一季度,广西群众安全感达98.78%。

  A 用奋进力量点燃红色引擎

  “我们的第一站,是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请同学们整理仪容仪表,清扫烈士墓碑。”

  “友谊关这座古老雄伟的关楼,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外来侵略、赢得解放的历史,也见证着祖国南疆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

  近日,崇左市高级中学组织1500名高一师生前往法卡山英雄纪念碑园、友谊关、大连城等地,缅怀革命先烈,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红色营养,厚植爱国情怀。

  “通过实地研学,我感受到了先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我将秉承信仰之火,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争做新时代好青年。”学生吴建安说。

  近年来,广西各地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引导群众凝心铸魂,强化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和责任担当,续写先烈未尽的事业,积极投身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河池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市拥有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280多处,韦拔群纪念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等1个国家级、17个自治区级、26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河池市将红色文化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拔群干部学院和党校开设党史特色专题课程30多门、现场教育课程20多门,面向全市各单位进行理论宣讲,实现市县乡村干部党史、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全覆盖,有效激发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

  同时,河池市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家风家训、德育教育等内容,强化教育引导、约束规范、实践养成,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的自觉性主动性,厚植基层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

  武宣县东乡镇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教化作用,组建以镇村干部、族老乡贤和革命后代、烈士亲属以及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多支红色故事讲解员队伍,形成了“红色旅游贴心服务、红色家庭讲家风、小红说故事、红色技术帮、红色课堂育新风”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大新县雷坪镇左安村投资兴建红色广场,再现当年故事,让群众体会军民情深,学习红军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从而紧密团结、守望相助。村民和谐共处,自力更生改造家园,连续奋战325天,让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B 民俗文化增进团结和谐

  “每逢民族传统节日,我们全村人都欢聚一堂联演联唱,热热闹闹庆佳节、欢欢喜喜话团结。”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党总支部书记韦炳录告诉记者。

  民俗文化育新风,幸福村寨入画来。作为一个有着11个民族杂居的移民大村,陈双村以文化为纽带,深入推进“屯务联管,促进文明新风建设;生产联营,促群众脱贫奔小康;文艺联演,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婚嫁联姻,促进民族感情相通;治安联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品牌联创,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六联六促”工作模式,实现了从20世纪90年代大家语言不通、隔阂排斥,到如今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同谱写“多民族一家亲”的幸福生活画卷,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称号。

  陈双村是广西以民俗文化为纽带推进基层治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一个缩影。广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激发民族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群众由治理“对象”到治理“主体”的角色转换,为基层社会多元共治提供充足力量支撑。

  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村,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文物古迹遍布,马殷庙和钟灵风雨桥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村党支部书记陈道增说,借助历史的镜子和先辈的智慧,村民悟出了团结更有力量、合作更有出路的道理,不仅内部很和谐、很上进,还主动团结相邻的湖南省石盘村群众,彼此化解矛盾、风雨同舟。

  富川推广福溪精神和经验,主动联合交界的湖南省江永县打造跨省区旅游“黄金通道”,修建起广西秀水—岔山—福溪至湖南勾蓝瑶寨—上甘棠村的旅游路,串起边界地区的精品景点,形成方便游客观赏的省际边界民族特色风景线,火热的乡村游助推乡村振兴提速提质。

  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四面环山,立屯人曾用24年打通连接外界的隧道。“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声名远播。

  在立屯,房屋清一色坐西朝东。“这是传承以和为贵思想的体现。”立屯村民小组长农先育介绍,立屯过去闭塞落后,群众相依相偎、互帮互助才能生存发展,祖辈建房选择同一朝向不仅为好看,更是求“和”,体现出同心同向。当地百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治安环境良好。

  C 孝善文化滋养文明乡风

  肇立公诚信待人的故事,被兴安县溶江镇五架车村的群众立在村道旁。他们以这位先贤为荣,涵养诚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行,一代代接力擦亮“诚信五架车”金字招牌。走在村里,可以看到一块块宣传牌讲述“诚信才能生存”“你的葡萄吃起来放心”等村民诚信故事。前些年,村民打造“诚信葡萄品牌”,种植优质自然熟葡萄1300多亩,年产2200多吨,供不应求。今年,这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多彩沃土,广西把基层治理与孝善文化有机融合,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让人民群众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源头活水。

  走进宜州区石别镇清潭村,映入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水潭、错落有致的民宅、干净整洁的街道、热情好客的村民……一幅安居乐业的美景。

  清潭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莫宣文表示,清潭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以德治润心,充分挖掘孝善文化,组织评选“最美家庭”“十大孝子”等孝老敬亲活动,开展交通安全“零酒驾”创建活动,创建“乡贤评理堂”矛盾纠纷调解室,把好传统、好习俗根植到乡村振兴中,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河池市是世界长寿之乡、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近年来,河池市积极打造长寿之乡“孝善文化”品牌,把尊老爱幼、乐善好施、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弘扬在新时代,有效转化为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自觉行动。

  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候鸟人”集中的甲篆镇坡月村成立了“候鸟人”公益组织,积极参与旅游矛盾纠纷调解,实现“候鸟人”互助和自我管理。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五会”村民自我管理机制,吸纳“五老”以及在当地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的村干部担任调解员,有效解决矛盾纠纷问题。(记者 李贤)

(责编:庞冠华、陈丽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