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白沙镇白面山村:“打好三张牌”奏响乡村振兴曲

2023年03月29日18:00 |
小字号

白面山驻村第一书记伍章苇帮助群众运送生产物资。
白面山驻村第一书记伍章苇帮助群众运送生产物资。

今年来,阳朔县白面山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清发展思路,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做大集体经济的“蛋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推进强村富民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打好“党建牌”,夯实发展之基

白面山村通过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为契机,制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拉紧“定责、履责、量责、问责”责任链,形成党建工作一盘棋格局。

今年来,村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支由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村“两委”干部组成的流动先锋志愿服务队经常穿着红马甲,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村头巷尾,访民情,问民生,解民忧,宣传各种惠民政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通过制定“红色服务清单”,创建“民生微实事”项目,发动全村41名党员组建党员环境保护队2支、搭建党员活动平台3个,服务群众开展防汛救灾等300多人次,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15个。

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把2名优秀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又把致富带头人中先进分子3人分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形成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良好氛围,为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打好“产业牌”,激活振兴之能

“我种了十几亩金桔,果子长得蛮好,目前产量和价格都还可以,因为今年参加了村里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所以今年的产量和品质比去年都好,销路不成问题。”白面山村群众黄江洪开心地说。

为解决群众产业发展技术问题,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前往桂林农业技术研究所、灵川蔬菜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在田间地头授课,开展种植管理技术专业培训。目前,共开展实地课堂培训7次,发放技术资料700余份,培训人数达620人次,成功打通了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依托“一村一品”项目实施,白面山村大力发展“短、平、快”等循环经济,强化联农带农富机制,推行“党组织带头+村集体种植+示范带动农户(脱贫户)发展增收”的模式,整合集体土地20亩率先发展节瓜种植,半年产量达到2万斤,并通过与桂林理工大学签订的蔬菜配送协议,绿色无污染的节瓜成功登陆大学生食堂的餐桌,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约2万元收入。

打好“民生牌”,化解群众之忧

针对珠玉嵅自然村村民的金桔、柚子等水果每年因道路问题不能及时运出,许多果子只能坏在地里的难题,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以及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道路状况,对需硬化的道路进行测量登记,并向后盾单位申请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5万元硬化珠玉嵅产业路路基,解决了水果长期以来的运输难题。

当了解到上步嵅自然村的消水岩淤积已久,严重影响到村内的排水系统,极易引起内涝,主动向阳朔县委办、遇龙河景区公司等后盾单位争取3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带头开展清淤疏通工作,受益农户涉及3个自然村,受益农田200多亩。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 178.25 万元,修建了6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打牢了乡村振兴基础。

去年来久旱无雨,白面山森林防灭火工作非常严峻,通过启动“网格化”管理机制,整合村挂点组、村“两委”、护林员、党员、群众等力量,形成“党员引领+群众参与+干群共防”的格局,积极开展小喇叭“走村”、志愿者“敲门”等行动,在重要卡点设置防火宣传卡点2个,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3万多份,成功处置2起森林火情,打通防火宣传的“最后一米”距离,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谢军)

来源:白沙镇人民政府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