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博白县大车坪文化兴村引来“百鸟朝凤”

2022年09月09日23:2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地处六万大山余脉的广西博白县永安镇新祥村大车坪屯通过文化兴村引来“百鸟朝凤”,成为当地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文化元素装点古村落

从永安镇新祥村的水泥路进入大车坪屯,远远就看见村庄三面环山、古树参天,绿色环绕之中现代楼房与古色古香的民居错落有致。

村口立着一块巨石,上书“大车坪”三个鲜红大字。进入村口,就可以看到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村文化楼和大车坪壮府民俗文化馆楼。沿69级的台阶而上,是飞檐碧瓦的门楼,门楼后面是雕梁画栋的客家祖堂。

潺潺流水从村旁阶梯状的鱼塘里次第流出,汇成石赏江。江水在天生的石头之间穿行,在绿气氤氲中弹奏出悠扬的乐曲,仿佛为休闲的人们配上轻音乐。

这个村庄传说与民族英雄冯子材有关。据博白冯氏家族族谱记载,青少年时期的冯子材曾在大车坪习武学艺,跟随师父(养父)一起生活。村边西侧还遗留一个古井,后人称为 “子材井”。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鬼子到访大车坪后专门为此题写了 “子材井” 。

大车坪人积极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文化。冯茂总摄

大车坪人向来重视乡间民俗文化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两年前,村民通过自筹资金和政府扶持,建成了文化长廊、舞台、灯光篮球场和两层的文化楼。从大车坪走出来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三四出版有诗歌、散文等多部著作,其为家乡、学校创作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大车坪,欢迎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等歌曲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同时,冯三四、冯泳棋兄弟俩投资200多万元,在自家的旧屋宅地上建起了一栋居住与文化综合楼,建设了“大车坪壮府民俗文化馆”。大车坪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助力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促进村民间的团结友爱、互助互帮和文化传承。

传承弘扬民间艺术文化

大车坪民间文化底蕴丰厚,民间竹马戏、采茶戏、舞麒麟马、唱马歌、唱对答等民间文化艺术和耕读传家家风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

文化之魅力在弘扬,文化之脉络在民间。大车坪人认为,博白客家文化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于一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让传统文化在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为此,在作家冯三四和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冯诗松等人倡导下,村中重新组建了文艺队和狮子队,聘请老艺人排演民间竹马戏、采茶戏,唱麒麟、唱马歌……华灯初上,戏装一披,大车坪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吸引了周边的村民前来观看。

此外,大车坪还有一大批民间文艺的传承人。比如,60后有冯泳棋、冯德彩、冯德崇、冯诗广、冯诗福、冯进、冯付、冯胜等,70后有冯飞翔、冯春华、冯华、冯诗锋、冯诗永、冯诗有等,80后有冯冬梅等。

如今,大车坪文艺队共有40余名队员,包括十几岁的小伙子和80多岁的老人。他们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性群众文艺活动,为永安镇乃至周边镇村民带来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大车坪民俗文化传承人之一、文艺队负责人冯泳棋说:“在继续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我们还会重点结合大车坪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深入挖掘,并不懈的传承下去,让民间文艺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大车坪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乡村振兴,每年都有名家采风团到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据悉,先后到访大车坪的作家、媒体人有宾阳、唐志伟、黄鹏、徐一洛、李宗文、李文、农云海、陶媛、张冰辉、陈国才、冯兆强、陈宁、谢蓉、姜伟、谢小敏、冯秀琨、于小尘、陈志华、唐芳、彭泉、半坡、李彦、伟红、风铃、永远、九火等,音乐家有谭超、曾东、钟燕、庄庄、李雯等,画家有梁小荣、蒙志刚、刘志昌、林庆、李建来、刘志昌、苏发辉等,摄影家有何光民、陈迪锋、龙信忠、李功明等。每位作家、诗人、艺术家到访后,都从不同的角度为大车坪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乡村振兴的文艺作品。

来自首府南宁的作家在大车坪采风。冯茂总摄

通过文化名人采风等系列活动,大车坪积极打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五张牌,讲好民族团结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由各族人民群众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和谐、亲如一家的浓厚氛围。深度开发民俗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等项目,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进程中重塑文化自信,传承民俗文化传统助力乡村振兴,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大车坪种有1000多亩八角,修建了通往浦北县月光村的村路,开发了碑志颈瀑布群,正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宾业海)

(责编:伍迁、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