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撂荒地“活”起来 土地流转勾画丰收图景
今年“双抢”时节,走进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新华村,广阔的稻田上一片金黄,收割机正“突突”作响工作着,一旁的农民正忙着将“新鲜出炉”的稻谷装袋,好一幅产业兴旺的丰收图景。
“2020年以前,这里都是撂荒地,现在已经全部‘活’起来了,水稻亩产450多公斤,比原来农户自己耕种每亩多50多公斤。”新华村第一书记陈东介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青壮年人数逐年上升,土地撂荒现象日渐增多。新华村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经营模式,把撂荒的耕地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小并大,打造高标准农田,完善机耕路、水塘、三面光水渠等基础设施,让撂荒地恢复“造血”功能。
港南区桥圩镇新华村组织力量抓“双抢”。徐智坚摄
新华村现已流转土地1300多亩,重点发展糖料蔗及水稻产业,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3万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120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2022年春节前夕,村集体拿出40万元分红给全体村民。“土地流转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陈东高兴地说。
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贵港制定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落实好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推动土地“活”起来。
覃塘区因地制宜创新实施土地预流转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预流转协议书,提前收储土地,量身定做“土地身份证”,建立“土地超市”(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数据库),将手续完善的预流转地块信息投放到覃塘区产权交易中心线上公布。
实施土地预流转后,项目方可以通过“E农村”交易平台竞价招标。金额较大的有汉世伟现代猪舍项目,共投资7.5亿元,涉及12个村,农户与企业签订猪舍租赁合作协议,以投资资金10%的比例收取租金,4000多户农户直接受益。
贵港地处浔郁平原,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来,该市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积极引进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促进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加快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位于覃塘区黄练镇平寨村的百盛农业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021年实现亩产小龙虾225公斤,400亩稻虾田年利润达120万元。据统计,截至目前,贵港已建成稻虾田7.55万亩,今年上半年成品虾产量750万公斤,产值4.35亿元以上,“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的产业兴旺图景跃然纸上。
工人在稻虾田里收获稻虾。徐智坚摄
土地“活”起来,农民收益多,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也促进“农业+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许多村通过土地流转新模式,引进优质旅游企业,打造乡村旅游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平南县大鹏镇景华村因地制宜推行农民入股经营模式,将17500亩林地入股北帝山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建设,原本效益较低的灌木林、石头山成为吸引全国各地旅客的知名旅游景区。入股的村民享有5%的门票分红,全村2300名村民变股东,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860人就业,可谓是“点石成金”。
平南县北帝山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张庆杰摄
如今,夏日里广袤无垠的荷美覃塘景区、富有文艺气息的山边村文创基地、根竹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综合文创园……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已成为一个个炙手可热的乡村旅游胜地。截至目前,贵港市建成国家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12.3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30015.26万元。
土地流转,唤醒了“沉睡”的田野,“转”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转”出了农民幸福生活。浔郁大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新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铺展。(覃心、莫淑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