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北流市紧紧围绕争当“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玉林市‘四强两区一美’两湾先行试验区排头兵”工作目标,以“土地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率先开展农地入市形成“北流模式”》获评为2021年度全区改革创新“十佳成果”。
“土地改革+”资源盘活,破解用地保障难题。针对改革系统性、协同性、耦合性不高和产业发展“地从哪里来”等问题,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为契机,全部打通三项改革政策统筹融合推进,真正形成改革集成效应,高效盘活了土地资源。如,全国首次“列举式”明确土地征收目录,划定征地与入市边界,推动形成“能不征、就不征,可入市、尽入市”的新局面。打通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利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以宅基地有偿退出形成的集体建设用地保障农地入市后备资源,建立农村宅基地资源、资金的双向保障通道。通过“三项”土地改革,破解了城镇开发和产业发展用地保障的难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土地改革+”财源发掘,破解村庄建设难题。针对乡村建设财政投入无力、规划乱、环境差等问题,突出土地改革支撑作用,强化乡村振兴财力保障。一是通过首创“土整归村”改革模式,将原有的政府发包土地整治项目由企业实施变为村集体组织实施,所得利润归村集体,促进村集体收入爆发式增长。目前,全市土地整治项目已立项(二期)5899.7亩、(三期)立项6918.35亩,平均每村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分别是约97万元、135万元。二是通过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改革,把收取的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投入乡村建设。截至2022年5月10日,全市共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宅基地50920宗,面积514.97万平方米,收取有偿使用费6.4128亿元;其中,2022年共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宅基地3758宗,面积38.30万平方米,收取有偿使用费4456.71万元。三是通过发掘利用村庄闲置建设用地,设立微园区建厂房,招商引资,培育电子电器、五金制造等发展规上企业,提高村级集体收入,同时让农村无法外出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在此基础上,用活土改收益,破解了一系列村庄建设难题,推动了村庄发展。如,创新以村民为主体的风貌改造机制,让新房子好看、旧房子好住;创新“321”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改革完美结合、互相推动发展。积极探索“三二一一”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实现村庄“三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前北线乡村示范带取得初步成效,荔枝保鲜项目进入研发实施阶段,中国北流沉香文化馆正式建成开馆。
“土地改革+”撂荒地整治,破解粮食安全难题。针对当前小散种粮食效益低、撂荒地日益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不断下降、粮食安全生产存在隐患等问题,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释放土地活力和红利,以万亩粉垄技术水稻种植项目为抓手,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有效整治撂荒地和非粮化,提高村级集体和农民收入,推动粮食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一是探索集中土地流转有效整治撂荒地机制。采取“政府平台公司+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即由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本村农户耕地进行统一流转,特别是对撂荒地能流转尽流转,把流转后的耕地承租给政府平台公司广西铜州农振投资有限公司使用。目前全市各镇党委以这种模式在短短2个月内快速完成撂荒地整治1000多亩,预计全年可完成整治超3000亩以上。二是探索集中土地流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机制。探索推广“集体回收+机构代管”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制定流转地耕作权回收代管管理办法,同步引进引进广西农科院韦本辉教授粉垄专家团队和志威农业等社会化服务机构,提高科技含量,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有效助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借助该模式在新圩、大里、塘岸等镇高效完成了400多亩撂荒地整治,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三是探索集中土地流转实现多方盈利机制。以“村企共建+项目兜底”模式统一规范土地流转经营,发展“水稻+”综合种养和甜叶菊循环种植,实现多方盈利。农户每亩收入约1000元、村级集体增收每亩100元、平台公司和社会资本获利每亩350元。四是创新“考核机制+数据监管”机制,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确保粮食安全生产。
北流市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宅基地改革促乡村振兴突破还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北流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地票)管理体系,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集成效应,高质量推动全域乡村振兴。(庞立新)
来源:北流市委办公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