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27岁糖尿病患者心脏骤停进ICU,中西医协同救治抗击“甜蜜杀手”

2022年07月05日15:52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糖尿病是累及全身的系统性疾病,素有“甜蜜杀手”之称。相较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2~4倍,同时易发生脑血栓、视网膜病变、感染等并发症,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近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即ICU)紧急抢救一名年仅27岁的患者涛弟。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的涛弟没想到,平日里症状隐匿的糖尿病发作时竟“来势汹汹”,一系列并发症几乎害他丢了性命。经过中西医协同抢救,涛弟终于苏醒,从悬崖边上捡回一条命。

糖尿病并发症来势汹汹  年轻人命悬一线

27岁的壮小伙涛弟,正值年富力强的大好年纪,却罹患1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当时年轻的涛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但没有遵循医嘱规律用药,合理控制血糖,甚至时常熬夜、酗酒,身体每况愈下。

今年5月5日,涛弟因为饮酒过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被紧急送往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救治。当天凌晨5点多,涛弟在院内突发心跳骤停。经该院肾·风湿·内分泌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紧张有序的抢救后,心肺复苏成功,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

血液净化治疗。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血液净化治疗。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该院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荣辉介绍:“患者心跳骤停后,很快会出现包括呼吸、循环、脑、肝、肾、凝血功能、肠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最终可能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病情十分凶险,这种情况占ICU死亡率的50%-80%,且随着受累脏器数目增多和功能障碍时间延长而增高。”

经诊断,涛弟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胰腺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呼吸心跳骤停、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等。

情况危急,重症医学科第一时间协同肾·风湿·内分泌科、心血管科·呼吸内科、脑病科、脾胃肝病科等多科联合会诊,制定综合抢救方案。团队默契配合、迅速分工,熟练地开展了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呼吸循环等器官功能支持,脑保护与促醒、血液净化治疗、抗感染、降糖、镇痛镇静治疗、支气管镜治疗、早期中医康复介入等ICU核心监测与治疗技术,对涛弟进行紧急救治。

令人焦心的是,涛弟病情依旧凶险。王荣辉回忆:“通常情况下,血液净化治疗持续1—2天就应该停了。但是,当时患者第一次血液净化治疗持续进行了96小时——整整4天后,我们才敢停下设备。”

紧张救治一周后,涛弟仍然没有恢复意识,但是重症医学科团队没有放弃一线希望,再次协同各科联合会诊。经过充分考量及方案预设,团队决定加大中药剂量,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双线并进,尽全力挽回患者生命。王荣辉再次强调并提出严格要求:“我们必须要中西医协同抢救,争分多秒,全力以赴,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

中西医协同诊疗 为患者再续生命线

“重症病房同普通科室不太一样,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抢救患者的生命。”王荣辉说道。面对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命悬一线的涛弟,重症医学科医师们严阵以待,秉持着一个信念——为患者再续生命线。

与家属协商一致后,重症医学科团队决定,在继续各项西医救治手段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大中医药剂量,并通过针灸等传统中医外治技术加强救治,推进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双线并进,平稳患者各项指标。

据悉,广中医高度重视中西医协同救治重症疾病工作,将推进中西医协同攻克重症疾病作为医疗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专家团队致力推进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

中医重症诊疗小组详细考究病人涛弟的中医体质特点,认真收集患者四诊资料,反复讨论后决定:抓住涛弟“正虚邪实”的病机特点,以“扶正”与“祛邪”为救治总则,从“虚”“瘀”“毒”“水”四方面着手,通过益气扶正、活血化瘀、利水解毒等治法,制定个体化精准中医救治方案,辨证论治拟定内服中药方;中医外治选择腹部中药烫熨、中药熏洗四肢、针刺等手段,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等方法,内服外治双管齐下。

开展加强治疗手段后,仅一周,涛弟的病情有了好转趋势,各项指标趋向标准线。又过一周后,涛弟能够回应轻微的肢体动作。5月23日,涛弟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待其他部分机体功能开始恢复后,医师们进一步增强自主呼吸等功能锻炼强度,提升身体各器官的活力。

“病人每一分毫好转的征兆,对我们而言都是一次回应和鼓励。像这名患者,肢体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或者从1个手指动到5个手指动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那就是希望。”王荣辉说。

历时21天中西医协同抢救后,涛弟终于苏醒,家属喜出望外,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也惊喜万分。5月26日,涛弟转出ICU。涛弟妈妈热泪盈眶:“我儿子能有今天,全靠您们几十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感谢所有医务人员的照顾!”

专家提醒:莫把糖尿病当“小事” 早防早治早受益

像涛弟这样年轻却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不在少数。王荣辉介绍:“比较意外的是,在送往ICU的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年轻患者的病情往往比老年患者更加凶险。也许是因为糖尿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年轻人往往轻视病情,不按医嘱用药,结果只能是病来如山倒。”

令王荣辉印象深刻的还有另一起病例。患者小明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年仅21岁,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喝奶茶。当时正值酷暑,小明常感食欲不振,于是把一日三餐都换成了甜蜜冰爽的奶茶,每天能喝上5~6杯,喝着喝着,体重也涨到了130kg。

“六一”儿童节当天,小明被发现昏迷在卫生间门口,昏迷时间不详,被紧急送往广中医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抢救。经诊治,小明出现高血糖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高钾血症以及脑功能复苏无法评估等症状,命悬一线。

危急时刻,医院为小明开通紧急绿色通道,针对患者中医药体质等进行辨证施治药方,经过积极的治疗以及重症医学科护理人的精心照料,住院第7天,患者小明终于醒来,家属喜极而泣,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也倍感欣慰。

据悉,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作用障碍或合并分泌缺陷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数量在近年来急剧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治愈难、并发症多使得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难题。若患者的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甚至长期存在一些不良嗜好,则会加剧病情,造成恶果。而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调控和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王荣辉提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对人体有不可逆转的损伤,并且极易引发并发症,如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全身血管病变进而可能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当‘四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出现断崖式地迅速恶化。所以像糖尿病这类病症,早防早治早受益,晚防晚治多遭罪。”

提升重症医学科服务能力 不放弃生命的希望

多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ICU)积累了丰富的临经验,包括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病”,如奶茶摄入过量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海鲜刺伤感染创伤弧菌等。“许多专家来我们院区会诊时,会惊讶于我们接受的病种非常多,这鼓舞了我们继续坚持特色救治。”王荣辉表示:“能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把病人从悬崖边抢救过来,是我们科室的一大优势。”

王荣辉介绍,过去重症医学科一直坚持尝试在重症救治中加入中医药,但碍于经验、制度等多方面原因,推进力度有限。“现在,我们以提高疗效、生命质量为导向组织多学科参与救助,不同学科专家之间的交流更多了。而重症患者在这里康复,患者家属对中西医协同的认可度慢慢提高了,更让我们越来越有信心。”王荣辉说。

据介绍,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ICU)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症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卫计委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单位、广西中医药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该科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构建有博士、广西名中医的专业技术团队,主要承担各种疑难复杂手术后监护治疗、严重多发创伤、复合创伤、心肺脑复苏、各种类型休克、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脑梗塞等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MODS);重症感染、脓毒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中毒及药物过量等的救治工作。

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能充分运用现代手段(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血液净化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镇痛镇静治疗、支气管镜治疗等)救治病人。在技术设施方面,设置有层流净化空气的标准病房、负压病房,拥有先进的PB840、PB980呼吸机和转运呼吸机、血液净化机、PiCCO2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床旁便携超声机、可视喉镜、支气管镜、多功能监护仪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亚低温治疗仪、电动排痰仪等先进专业治疗设备。

同时重症医学科能及时介入中医药及中医康复手段,尤其擅长综合治疗呼吸衰竭、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危急重症。针对不同的病种,科内中医重症诊疗小组认真收集患者资料,制定个体化精准中医救治方案,辨证拟方,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中西医协同诊疗始终是我院秉持的治疗理念。该院仙葫院区重症医学科以现代医学结合中医药治疗危重症为主要研究思路,建立了以中西医协同为主要救治手段的临床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该科坚持在中医药急危重症领域的广泛研究,发挥多重机制提高疗效,提供更优质的重症疑难症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努力为更多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覃心、杨洋、陈静、黄梦瑶)

(责编:黄子婧、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