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桂林雁山公安分局打造校园治理共建共治新格局

2022年05月11日08:5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雁山公安“红雁公益宣讲团”进行安全宣讲。李露摄
雁山公安“红雁公益宣讲团”进行安全宣讲。李露摄

桂林市雁山区现有7所大中专院校、12万名师生。近年来,桂林市公安局雁山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要求,推出“一高校一辅警”模式,形成了以“党建统领、多元共治、智慧赋能、管服同步”为内涵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

做强党建品牌,夯实党员阵地。按照分局党委打造“党建引领·金盾先锋”党建品牌的目标,衍生带动“党建引领·金盾护校”平安党建品牌,建立了七个“平安校园建设”临时党支部矩阵。

实施“党员先锋红袖标”工程,全体党员在日常执法服务工作中佩戴“党员先锋红袖标”,亮明身份、争做表率,主动接受高校师生监督;推动各高校分管安全副校长兼任临时支部书记,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兼任临时支部副书记;建立发展党员退役大学生、离退休老师巡逻队等校园党员治安工作阵地,把党建全面融入校园治理工作中。

在各高校设立“党建智慧警务室”,实行“警司校”联合办公,零距离服务师生,实现矛盾不出校园,走出了校园警务工作的新路子。今年以来,通过“智慧警务室”办理业务1058人次,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800余项。

健全网格化治理机制。将高校1600个网格员分别纳入7所校园警务网格,实现“警格+网格”双向融合、优势互补,发挥工作合力。由驻校民警、辅警组织网格员开展安全排查,及时消除不安定风险隐患。对重点人员实行分级、分工盯靠,实时掌握动向信息。

健全源头风险隐患排查体系。在各高校,依托临时党支部构建起支部书记、副书记、辅导员、驻校辅警、网格员“五级”校园共治管理体系,对发现掌握的苗头性风险信息,由临时支部主导、派出所参与、责任部门配合,提前做好教育引导、疏导化解、源头管控,确保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完善警校联调机制。创新“联调+听证”调解法,建立“党政主导、公安指导、部门联动、高校参与”矛盾纠纷调处体制。各高校组建包括辅导员、驻校辅警、律师、心理咨询师、离退休党员等在内的警校联调室,借鉴法院庭审模式进行听证调解,着力解决因证据不足裁不了、诉不了的校民、校商复杂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有机统一。今年以来,先后化解市委政法委督办的校企、校民矛盾纠纷13起。

抓好校园安防体系建设。为雁山区7所大中专院校统一布建智慧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涉校风险人员的“智能感知、即时响应、快速处置”。组建护校安园志愿者队伍,建立交所“护学岗”,警校联动、各司其职,构筑起“智慧研判+交所合一+警校联防”的快速预警处置机制。

抓好涉校案件侦防机制建设。组建校园智慧警务大数据中心,整合辖区7所高校驻校民辅警、刑侦、治安、网安等警种成立涉校案件侦办中队,实现数据共享、合成作战、打防合力,做到“涉校案件不小看,涉校案件不小办”,提升了涉校案件侦办效率。今年以来,共侦破涉校案件12起(主要为涉诈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为受害者追回被骗资金23.6万元。

构筑“三级微信群矩阵”。依托微信社交工具,以各高校基层党组织为支撑,构筑起信息发布、分流、落地“三级微信群矩阵”,有效开展预警防范、工作展示、便民服务和民意访查等工作。驻校民辅警全部进驻高校信息落地群,10分钟内可与7所大中专院校、12万名群成员(师生)信息互通,实现数据多跑腿、师生少跑路、警员少流汗。

组建“红雁公益宣讲团”。成立以法官、律师、银行员工、“网红”等志愿者为基干、各警种实时参与的“红雁公益宣讲团”,围绕师生密切关注的热点时事、社会治安等问题,组织实施进校园、开直播“网上+网下”同步宣讲活动,制作发布宣传短视频,以最小成本筑起风险防范基石。(陈友和、张绍斌)

调解校企矛盾纠纷。李露摄
调解校企矛盾纠纷。李露摄
在高校开展反诈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李露摄
在高校开展反诈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李露摄
在高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李露摄
在高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李露摄
在校园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和发放宣传资料。李露摄
在校园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和发放宣传资料。李露摄
民警到高校开展预警、走访工作。李露摄
民警到高校开展预警、走访工作。李露摄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