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社区 做活治理 做强服务
广西推动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今年春节期间,广西百色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
“您好,我们是社区网格员,现在准备核实你们家核酸检测的情况,麻烦开一下门。”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那毕社区的网格员们一大早就挨家挨户开展“全域敲门行动”,询问各家庭成员开展核酸检测情况,查看居民绿码核实相关信息,对未能及时接种疫苗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全域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为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作,更是一项改革任务。近年来,广西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变化,以全域视野推动改革创新,出台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新时代新突破新跨越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压实责任、深化改革、夯实基础等方面“齐发力”,将基层党建深度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示范引领行动
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社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我给他们五星好评。”家住桂林市秀峰区秀峰街道解东社区的俸承刚老人说起社区干部赞不绝口,他一有空闲时间就爱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转转。
“我们非常注重抓好社区党委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他们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解东社区党委书记车志龙表示。
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九龙社区干部和民警召开现场会,合力调解群众纠纷。罗小宁摄
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党组织是关键。
在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广西按照梯次推进、整体提升、均衡发展要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大力开展以“组织建设标准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民主建设常态化、工作保障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居民小区党组织“六化”建设行动,评选居民小区星级党组织,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不断激发。
目前,全区居民小区党的组织覆盖达99.17%,党的工作覆盖达100%,有效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西把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建立专职化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实施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建好、管好、用好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月平均报酬达4200多元,比换届前提高1000多元。
“经过换届,全区所有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实现百分之百‘一肩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0.21%,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明显增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干部管理制度机制,利用自治区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全员培训体系,抓紧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领头羊’队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联席会议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小区党组织成立一段时间了,现在缺党群议事的场所和党员群众活动的地方,大家一起议一议,看有什么好点子?”
近日,贺州市八步区江南街道点灯社区大修厂小区党支部书记黄安一早就召集业委会主任、业主代表、结对共建单位党建指导员、社区工作者共同商议。这是贺州市创新推行“逢十议事会”的做法之一,目前该市共召开“逢十议事会”“板凳议事会”1200多场,收集民情诉求760件。
有事多商量、遇事会商量,既可以出共识、出办法,更能出感情、出团结。广西进一步强化整体建设、系统建设,逐级建立自治区、市、区(市、县)、街道、社区五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各级党委普遍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和整体工作部署,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98%的城区、96%的街道、98%的城市社区已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形成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在贵港市港南区南郡名邸小区,这里的孩子放学后,就开开心心地往小区“红色一家”活动中心赶。在小区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书法、绘画,既消除了因家长接送难和孩子无处去引发的管理“真空”隐患,也营造了邻里互帮互助的温情氛围。
贵港市港南区廉石社区南郡名邸小区“红色一家”志愿者正在辅导孩子们。贵港市港南区委组织部供图
这是贵港市全面推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创新实施小区“红色一家”工程,构建党建引领全周期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为让小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贵港市在小区成立党支部,在楼栋设立党小组,建立小区党支部主导,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四方参与的“一核四联”民主协商自治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小区重大事务联合协商办理,强化小区党支部的领导把关作用。目前,该市已建立300个小区“红色一家”,设立300个党支部、3570个楼栋党小组,有效联络2.4万名在小区居住的党员。
在职党员“双报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头戴红帽、身穿红色马甲、胸前佩戴党员徽章……在南宁,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深入社区,为居民带来整洁的环境,走上街头让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他们把志愿服务送到市民身边,让文明风尚传遍大街小巷……
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凝聚合力,南宁市委组织部印发相关通知,组织发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线贡献先锋力量,采取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服务群众。
“党员带头参与,群众主动跟随。我们的目标是把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都调动起来,让党建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方向盘’和‘压舱石’。”南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服务、亮承诺、树形象”活动,出台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领域党建互联互动的若干措施,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强化城市基层党建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积极有效解决城市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梧州岑溪市万象公馆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邻家小店”,虽然店内面积不大,但划分了快递收纳区、农特产扫码预订区和日用品区等。住在小区的徐大爷说:“小区离市场有点远,到最近的市场买菜来回需要40分钟,如今只要扫码预订,农村的新鲜蔬菜第二天就会送到店里,非常方便。”
岑溪市岑城镇兴业社区群众使用积分在邻家小店兑换物品。陈思达摄
如今,作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岑溪市打造的“1+19+N”党群服务中心集群,让一座城变成了“一个家”。
为补齐城市党建工作在新兴领域的短板,广西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把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统筹安排,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合理布局,重点依托街道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楼宇、园区、商圈、市场或较大的企业等,建设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目前,全区超过96%的社区公共服务场所面积达500㎡以上,超过20%的社区达到1000㎡以上,共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000多个,实现党组织议事有阵地、活动有场所。
“我们(小区)水沟以前塞了,很臭的,我们就反映到社区的‘解忧超市’,很快就派人来疏通了。”北海市海城区东街街道茶亭路社区居民刘雪清说。
在海城区东街街道茶亭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解忧超市”,群众心事心愿按“政府解决类”“市场解决类”“爱心救助类”等分类处置,其中大部分的“心愿”已经被认领。
基层治理的本质是服务,是为了让群众更舒心和贴心,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西各地着力搭建“融”的平台,拓宽“统”的路径,创新“联”的方式,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揪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刘光柱、朱晓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