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广西巴马:实施“七大引领”行动 助推党建促乡村振兴

2021年12月10日18:22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是世界长寿之乡,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并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8月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是广西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近年来,该县坚持党建领航,紧紧扭“乡村振兴”牛鼻子,构建县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县直部门班子党员领导、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村级党组织班子、屯级党群理事会“五级联抓”责任体系,全力实施“七大引领”行动,加快推进“四百四带”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先后荣获“广西激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

实施政治引领提升政治领导力行动

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理论学习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成立片区联合党委1个,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40个。根据党员职业特点和活动情况,在小区、楼栋、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56个,成立流动党支部12个,全面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深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干部夜校、远程教育直播平台、山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掌握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实施组织引领增强战斗堡垒行动

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按照“谁管业务,谁就管党建”原则,强化“五级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全县37个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农业、工业、旅游业等9类大项目89个子项目,把党建工作融入其中引领推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包村联屯,列入基层党(工)委书记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评议考核范围,其他班子成员的包村联屯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依据。实施“先锋培植”工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500多次,开展红色教育打卡活动122次。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组织干部双向挂职交流8人,选派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到深圳开展学习培训8期,累计培训505人。配齐建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选好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774人,实现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108个,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496人,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专题培训班16期,累计培训6500人次。突出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引领,成立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和优秀讲师团8个。深化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以4A级以上信用户为重点,储备村级后备干部350名。推进党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出台党建资源整合政策,利用项目政策利好把党建项目包装升级,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示范带”,推动产业集群。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万亩、中草药种植3万亩以上,总产值实现2亿元以上。建成巴马小巴香猪有机循环产业核心示范区1个,实现年产巴马香猪7万头以上,带动联合养殖小区、农户养殖巴马香猪30万头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打造思想精神之旅,香刷洞—21师师部旧址—西山革命纪念馆—巴马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示范环线成为打卡“红线”。建设云计算高地,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深圳华为等一批大数据企业相继入驻。开展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按照“屯屯达标、村村建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的思路,县乡村屯四级联动,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群2个,自治区级两新组织示范点2个,成立片区联合党委1个,屯级党群理事会959个,评定星级村党组织60个,整顿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50个。同时,建立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共建立联系点353个。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达标清零”工作。聚焦“四百四带”发展目标,聚集资源要素,建成油茶、甜茶、香猪等产业基地16个,谋划推动产业集群4个。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为村级集体经济授信,每个信用村可获得20万到150万元授信额度贷款,助力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达标。实施百名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中心1个,食品加工园区3个。推行资产经营型、产业配套型等“六种模式”,全县集体资源及固定资产出租村14个、发展产业收入村30个、发展观光旅游项目村2个。组织新一轮项目谋划工作,获得2021年中央、自治区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1个,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的模式与双胞胎公司合作建设村集体经济养殖项目21个。目前,全县各行政村(社区)集体账户余额累计181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已到账1012.55万元。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以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为主线,将工作任务台账化、清单化、流程化。开展“党旗引领+五位一体+金融先锋”一村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活动,为全县109个行政村(社区)选派金融专员90人,有58987户农户参与信用评级,参评率达94.62%。建立网格化责任机制,村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等包联全县135个网格1646个单元,通过“理事夜话”“村里事、村民理”等载体密切联系群众。定期开展人才交流座谈会,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陈永富家庭入选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广西候选家庭。

实施骨干引领锻造过硬队伍行动

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选人用人。创新推行“六推荐”干部考察任用方式,开展干部考察6批62人次,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提拔干部21名,占提拔科级干部总数的32.81%。抽调2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先后创建县级以上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富孵化基地5个、乡镇级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富孵化基地10个。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队建设。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核心职责”,推动信息、资本等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全县“十三五”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178名工作队员。参照《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向全县46个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6名,实现全县109个行政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

实施人才引领强化智力支撑行动

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编制池”,组织参加全国及区内外人才招聘会9场次,招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63人。招聘事业单位人员40人,自主招聘教师116人,引进人才优先用于艰苦边远乡(镇)、村一线急需紧缺人才岗位。联合高校共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将巴马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区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发挥本土实用人才主力军作用。建立乡村干部联系在外能人制度,制定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人才交流座谈会和巴马籍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等活动,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开展巴马籍大专以上文化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以及退伍军人调查,建立返乡创业示范基地11个,引导在外创业有成人员返乡创业148人,招录高学历人才和回引优秀人才74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实施先锋引领提高党员战斗力行动

发挥党员创业带富作用。开展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农村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党员确立致富项目4500多项,带动全县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千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计划,共培育党员能人3835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15000人。深化移风易俗助推乡风文明。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从县直部门、各乡镇抽调300多人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队伍89个,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推进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行动,投入近2亿元对村级阵地进行改造提升,全县109个村(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着力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注重从农村现有优秀人员、青年农民等群体中培养和发展党员,近三年来累计发展党员608人,其中35岁以下373人。围绕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设岗定责、承诺践诺、挂牌示范、服务项目认领等机制,授予党员示范户、党员能人示范户等566户。强化先锋引领。大力宣传全国劳模杨顺良、”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者李建良等先进典型,引导农村党员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实施机制引领激发主体活力行动

建立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机制。优先提拔使用晋升涉及农业农村工作岗位和乡村振兴一线的年轻干部。新一轮乡镇换届工作后,10个乡镇领导班子中,85后优秀年轻干部73名,90后科级干部17名,80后的乡镇党委书记7名,平均年龄35.3岁。建立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机制。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推动更多资金、项目向农村倾斜,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由县财政代缴“三险一金”,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回引人员还享受优秀人才待遇补贴和住房补贴。建立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机制。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鼓励各类资金、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探索党员创业致富带富“先锋贷”,在信贷资金、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累计发放信用户贷款2.92万户25.60亿元,为村集体经济授信5200万元。将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或农户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项目,先后建成坡纳、坡月、平林等6处特色民宿。建立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机制。聚焦“三留守”、贫困户、病残弱等难点人群,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优先用于农村,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用于公共服务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实施作风引领清廉乡村行动

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清廉乡村建设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突出政治监督,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督促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近三年来共开展5轮巡察工作,完成对30个单位党组织和107个村级党组织的巡察,发现存在问题777个,移交问题线索233个。处置反映问题线索1723件,立案632件,结案58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64人,给予组织措施11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涉及科级干部84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1651人次。从严破除干部作风“八弊”顽疾。开展干部作风大查摆大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八弊”作风顽疾,以作风大整治促进作风大转变,以作风的大转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韦先栋) 

(责编:刘佳、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