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企业信心与展望调研报告》发布

人民网南宁9月11日电(王勇)9月11日,普华永道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发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企业信心与展望调研报告》。调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企业普遍看好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并对于从中获益抱有信心与期望。
为从市场实践的角度向更多的政府机关、企业与投资者提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市场意见作为战略参考,普华永道向来自中国和东盟的220家企业展开问卷调研,且考虑到东盟国家的业态及产业格局,本次调研的受访企业以非金融类企业为主。
报告显示,从供给侧而言,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的连接度持续加强,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发展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大趋势;从需求侧而言,东盟企业普遍非常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并希望能够参与其中。预计在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多领域合作,随着企业数字化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推动,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稳定和发展,并带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经贸往来。”
报告显示,在参与调研的中国企业中,有61%已与东盟地区建立贸易往来,重点集中在制造业和非国有企业,主要贸易往来的国家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其中,有50%的受访者与东盟的贸易业务占其国际贸易业务比重超过了10%,并有30%的受访者认为东盟贸易业务的重要性位列其整体国际业务前三位。
从投资角度看,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仍处于发展阶段,约有38%的中国受访企业目前已对东盟进行了投资,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为42%,国有企业占比为33%,高于与东盟有贸易往来的国企占比。调研同时显示,东盟部分国家的市场准入限制,以及自身缺乏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是制约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主要原因。
展望未来,有46%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未来3年内增加对东盟的投资,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近29%。从计划投资方式和目标行业看,88%的受访中国企业将投资方向定位于企业现有主业或上下游业务,51%选择以联合经营或绿地方式完成投资,并购的情况相对较少,仅为9%。从投资目的地看,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为最受欢迎的东盟投资目的地。当谈及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远期吸引力时,有66%的受访中国企业表达了投资东盟的意向。
在东盟受访企业方面,报告显示,有65%的东盟受访企业目前已与中国开展贸易业务。其中,与中国贸易往来超过其全球贸易量10%的企业占比为61%,将中国作为其第一大贸易市场的企业占比则超过了44%,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从投资角度看,已对中国进行投资的东盟受访者相对较少,仅占全部东盟受访企业的25%,主要来自于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并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对于所有受访东盟企业,缺乏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市场准入限制是延缓其对华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
对于未来规划,有25%的受访东盟企业计划在1—3年内对中国进行投资,其中,已在华投资的企业表示愿意增加投资的比例约为67%。长三角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受关注的在华投资区域,同时,对成渝地区和西南陆海新通道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在投资方式上,44%表示以设立销售或采购中心为主要目标,此外,设立生产工厂也是投资重点,占比达31%。对华投资支持方面,除外商税收优惠外,受访东盟企业还非常关注法规透明性、市场开放度和竞争公平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