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要闻

石榴结籽心连心——广西擘画新时代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朱晓玲 彭远贺
2021年09月08日15:54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视频|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振林

一个村子,生活着11个民族,一半以上是搬迁户。

新移民初来乍到,民族不同,生活习惯各异,人心怎么聚,发展怎么搞?

“民族团结心向党,感恩奋进奔小康。”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的这副对联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从山里刚搬到陈双村,以打猎为生的苗族青年韦玉荣没了活计。犯愁之际,当地的壮族、毛南族群众不仅手把手教他生产技术,还把自家的水牛、收割机借给他用。

“我们是一家人,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如今的韦玉荣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带头人,日子过得比自家种的砂糖橘还甜。

陈双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韦贶摄

陈双村的故事,为新时代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写下了生动注脚。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字字千钧,是重托,也是期待。

当前,广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奋力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放眼征途,一幅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的锦绣画卷,正在八桂大地上磅礴展开。

视频|专访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

民族团结一家亲,心相连情交融

在八桂大地,“同饮一江水、同耕一峒田、同住一个村、同组一个家、同读一个班、同过一个节”的和谐景象随处可见。多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在广西各族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千棵青松共一岭,万根翠竹同一林;民族团结实在好,恩恩爱爱一家亲……”40多年前,仫佬族青年谢庆良与壮族姑娘黄淑芝因山歌结缘。后来,夫妻俩将山歌教给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三代同唱山歌,成为一段佳话。

侯光祖一家全家福。周恩平摄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八滩村,有一个特别的十口之家。侯光祖一家四代同堂,就有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共吃“大锅饭”,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西2020年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加近30%,全户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加近25%。一个个幸福的小家,构成了广西民族团结“大家庭”。

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被称作“瀑布脚下的村庄”。守着亚洲第一跨国瀑布,边民们却过了好些年的穷日子。旅游开发伊始,各家各户自己扎竹排自己划。为了招徕游客,你出价十元我就喊五元,你降到五元我就喊三元。到头来,边民们赚的钱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多。

在村里党员的推动下,德天村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按照“党支部+公司+边民”的模式经营,组织改进扎竹排技术,统一竹排装饰设计,集中游客轮流出船。

“团结就是力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竹排观光生意很快就上了正轨。”德天村党总支部书记麻成武感慨不已。尝到甜头的边民们,又合作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收入水涨船高。

如今,一排排竹排上国旗迎风飘扬。竹排成了中越边境上的“流动哨所”,边民就是站岗在水上的“哨兵”。从世代“守穷边、穷守边”到“留得住、能致富”,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

团结固则百业兴。如何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八桂大地上常开长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部署新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视频|专访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靖西市是典型的壮族聚居地,壮族人口达九成以上。对于壮汉双语法官梁蓬勃来说,一口流利的壮语是他打开工作局面的好帮手。

在一起离婚案中,梁蓬勃需向当事人解释法律术语。

刚开始,梁蓬勃用普通话说了半天,当事人还是似懂非懂。后来,他改用壮语解释,把“感情破裂”译为“不合适”,“分居”用“夫妻双方各过各的生活”表示,当事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2018年,广西高级法院会同广西民宗委,以12个壮族聚居县(市、区)基层法院为试点,评出首批广西壮汉双语法官。次年,这项工作在全区铺开。

截至目前,广西已有266名壮汉双语法官。优质高效便捷的双语审判服务,成为一项民族团结的“暖心工程”。

马山县法院与“贝侬”一同开展调解工作。李睿摄

“有麻烦纠纷,大家莫恶争。‘贝侬’(壮语中指兄弟姐妹、朋友或关系特别好的人)来坐坐,和事山歌哼……”在乡亲们自编自唱的山歌里,浓缩的是新时代马山版“枫桥经验”。

今年8月11日,马山县一处农家小院里,两兄弟达成了调解协议,和好如初。

因琐事矛盾升级,比邻而居的两兄弟谁也不愿进对方的家门。找准症结后,主办法官李伟邀请村干部作为“贝侬”调解员参与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合力消除“兄弟阋墙”。

2016年以来,马山县通过“贝侬”调解机制,解决矛盾纠纷3500多件,7000多名当事人冰释前嫌。

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具体纠纷的化解方面,还体现在政策和条例的制定方面。

比如广西有不少“长寿之乡”,而什么是长寿资源,没有明确的定义。今年7月1日,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的《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资源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对长寿资源进行了立法界定,使长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法可依。

富川瑶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传统村落,三江侗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侗族百家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出台条例保护凤腾山古墓群……截至今年7月,广西各自治县现行有效的单行条例达到24件。条例瞄准当地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极具地方特色,为社会治理的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视频|专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代县长胡德珺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化认同不断加深

凭海临风,宛转悠扬的琴声传来。

依海而居的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的先民们从桅杆的绳索、橹与船的摇摆碰击发声中获得启迪,模仿制作出独弦琴这一古老乐器。

苏春发(左)教授独弦琴。东兴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上世纪90年代,精通独弦琴的老一辈艺术家大多已过世,能够弹奏独弦琴的人屈指可数。为了挽救濒临失传的京族独弦琴艺术,苏春发决意弃商从教,培养新苗子。

京族独弦琴百人弹奏表演。黄天福摄

近年来,东兴市一直致力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京族独弦琴艺术,开设京族独弦琴艺术培训基地并提供免费培训。“现在每个京族村和京族学校都有独弦琴传习基地,甚至还有很多外地人慕名来学,我再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已届花甲之年的苏春发满脸笑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

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其他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2014年,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每年放假两天。由此,各民族从自己过节变成了共同过节,为相互理解、搞好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

“壮族三月三”跳竹竿舞活动。人民网 彭远贺摄

年年相约三月三,八方宾客踏歌来。

今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的第五年。经过精心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已成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展现壮美广西新风貌的盛会。“桂风壮韵浓”“民族体育炫”“相约游广西”“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五大板块1000多场活动精彩纷呈。

抢花炮比赛现场。覃才倍摄

突破、挡人、变向、快冲……在“民族体育炫”主会场桂林市兴安县,一场抢花炮比赛激战正酣。这一有着500余年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焕发出新的活力。“真有意思,看起来像是东方的橄榄球运动。”围观的游客跃跃欲试。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建平表示,“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全景式地展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风采,使各民族交往更加频繁、交流更加深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牢固。

石榴结籽心连心。一直以来,广西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广西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相关链接:

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振林

专访广西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生

专访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

专访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代县长胡德珺

广西民族团结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少数民族1880.8万人,占总人口的37.52%,其中壮族人口为1572.20万人,占31.36%,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详细】

“壮族代表”潘庆标:一只“领头雁” 带富一个村

村干部与各民族群众接触最频繁,是民族团结的“排头兵”。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平等村党支部书记潘庆标,是一位壮族农民,更是一位响当当的“壮族代表”……【详细】

独弦琴的新乐章:一根弦奏响民族团结时代强音

只有一根弦,却能弹出超过三个八度的音域,而且全部用泛音来弹奏整支乐曲,音色明亮悠扬。这是流行于广西防城港东兴市京族群众中的古老乐器独弦琴……【详细】

让“枫桥经验”在西南边陲落地生根

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滩散边境派出所位于中越边境,辖区常住人口两万余人,居住有壮、汉、瑶、京、满等十多个民族群众。放眼全国,这或许是一个不起眼的派出所……【详细】

(责编:朱晓玲、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