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家底 强基柱 促全方位发展新格局《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2021年02月10日14:30  来源:地调局资源所
 

 

广西分会场

广西具有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风景优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唐朝诗人韩愈就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诗句赞誉广西山水之美。广西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山美水美,还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沉积岩层发育,形成了多彩缤纷、独居特色的地质环境和有利的成矿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贺锡”“宜砂”“桂粉”自古名扬天下,近现代河池市更被誉为“中国锡都”“世界铟都”“矿物学家的天堂”。

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牵头承担,战明国、张起钻主编完成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正本、两张图和普及本顺利通过了由《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主编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组织的专家评审。评审会由资源所副所长、中国矿产地质志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项目办主任王登红研究员主持。评审专家组由陈毓川、朱裕生、张忠伟、王瑞江、张德全、潘仲芳、王炳铨、庄育勋、苏德辰等21位院士专家组成。

《广西卷》志书研编工作是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研编任务,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协调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了区内23家地勘单位约250余人共同编纂完成。其中,《广西卷》正本正文部分共15篇88章,4600余页,500余万字,配有2000余个插图表,收录了广西已发现的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109个矿种、3000余处矿产地的勘查和科研成果资料,编制了“三位一体”矿产地质图,首次实现了广西矿种和矿产地全覆盖,摸清了广西矿产资源家底,总结了广西矿产资源分布特征,详细记述了广西各矿种发现和勘查历史、资源禀赋特征、资源储量、开发利用情况、时空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等;系统划分了广西主要矿床类型,总结了各矿种典型矿床发现和勘查简史、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矿机理,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开展了成矿预测;总结了广西成矿构造环境与控矿地质条件,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基础上,详细划分了广西各级成矿单元;以构造旋回为主线,总结了区内主要Ⅲ级成矿带的各构造旋回主要矿床分布特征,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图;分四堡-雪峰期、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5个构造旋回编制了广西“五位一体”区域成矿规律图,厘定出5个构造旋回的矿床成矿系列组,18个矿床成矿系列、7个亚系列,建立了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广西构造-地层-岩浆岩-成矿作用时空演化规律,研究了广西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区域成矿规律,厘定了广西三大区域性重要控矿动力体系,整体提升了广西区域成矿学研究水平,并圈定了成矿远景区、预测区及重要矿集区,提出了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对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和矿产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广西矿产地质——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普及本》面向社会大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全区矿产资源概貌,凸显了广西矿产资源开发的悠久历史和矿业在广西经济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引入有关矿产勘查开发历史故事、先进人物事迹,体现了较好的科普性和故事性,增强了可读性,特别对区内的宝玉石及观赏石、水资源、地学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等进行了介绍,科普了地学文化内涵,突出了矿产资源保护主题。

作为广西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矿产地质志·广西卷》的完成,填补了广西矿产地质志书研究的空白,不仅对矿产地质基础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规划、管理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还扩大了地质工作的社会影响,对推动广西矿业经济及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同时为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战略部署,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全方位促进广西开放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黄凡)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