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质效提升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十三五”柳江区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2021年01月12日16:59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十三五”以来,柳州市柳江区抢抓撤县设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始终把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柳州西南片区示范新城区的基石,牢牢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逐步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万亩示范”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谱写新时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据统计,2016年—2020年,柳江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990元增长至16146元。

产业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

“林寺村土地成片,灌溉条件有利,所以我们想到种植富硒稻,提高农民的收入。”穿山镇林寺村第一书记覃高通过发动群众种植富硒稻,延长产业链,带领群众走上了希望的大道。

2019年,柳江区在穿山镇林寺村、龙平村共建设完成连片优质富硒稻谷生产示范区1.032万亩,涉及农户505户。核心示范区晚稻总产优质富硒稻谷1350吨以上,产值500万元以上,核心区每亩预计为贫困村农户节本增效超过500元。

产业要提升,农民要增收,就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种什么、养什么、发展什么。

“十三五”期间,柳江区以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城市需求为支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20年,该区在穿山镇、成团镇进行优质富硒米产业化开发2万亩,通过龙头企业进行精加工,提高粮食种植的附加值及综合效益。同时,实施柳江莲藕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10万亩香菜基地建设项目、柳江区万亩稻(藕)+螺蛳生态综合种养产业园项目等,推进中丹种猪繁育产业园项目和广西桂垦华六种猪场建设项目建设。并以桑蚕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为契机,提升打造桑蚕产业。桑树种植面积保持在6.66万亩,鲜茧产量7704吨,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创建 奏响“柳江造”强音

“十三五”时期,柳江区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催生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走得远的“柳江造”农业品牌。

2020年12月4日,在成团镇渡村金告草莓园,来自柳城县的覃勇冒带着家人正在采摘草莓。有20年草莓种植经验的覃金告介绍道,自家草莓在种植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果实自然成熟,水嫩多汁,香甜可口,深受游客喜爱。

品牌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效益。

2016年,“柳江莲藕”成为柳州市第六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鲁比葡萄”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柳江莲藕”和“鲁比葡萄”远销区内外及海外市场。目前,该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4个,“柳江莲藕”和“鲁比葡萄”获得广西公共区域品牌。

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路

2020年7月,柳江区进德镇龙新村的千亩藕田又喜迎丰收,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莫王芬一天能挖200多斤莲藕。

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莫王芬早年外出务工。2016年,她回家开始种植莲藕,并获得产业奖补资金和肥料补助。在政府的帮扶下,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于2019年实现了脱贫。

五年来,柳江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扶贫工程,打造县级“5+2”、贫困村“3+1”特色产业体系,突出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特,实行贫困村产业示范基地全覆盖,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该区有3304户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申请补助资金1608.493万元,申请扶持的项目涉及桑蚕、糖料蔗、优质稻、鸡、生猪等40多类,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5%。

回首五年路,铿锵前行步履坚。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柳江区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出列,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4692户17735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5.87%降至0%。

这五年来,柳江区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成绩斐然,为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夺取脱贫攻坚全胜、建成全面小康,实现“十四五”农业生产开好局打下坚实的基础。(梁彩鸾)

(责编:陈露露、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