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金秀12月22日电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区,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瑶族自治县,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的聚居区之一,瑶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节庆等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近年来,金秀县在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挖掘传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瑶山风情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规划先行,夯实瑶族文化保护基础。在全区率先出台首个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把金秀建设成为中国瑶族文化中心、中国瑶族文化旅游重要基地、中国瑶医药之乡、世界瑶族之都”的发展定位,还就金秀瑶族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开发、旅游发展、交流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进行了系统规划,对于加快瑶族文化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瑶族文化挖掘研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先后挖掘、编纂、出版了《金秀大瑶山瑶族史》以及5个瑶族支系丛书以及《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的中心》等反映金秀瑶族文化的书籍,同时,还制作了《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等音乐电视专题片,对金秀瑶族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建立保护和弘扬瑶族文化平台。建成全国第一个瑶族博物馆—金秀瑶族博物馆,并先后几次对其进行改扩建。目前,该馆现有藏品1300余件,先后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等称号,是收藏瑶族服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目前,正在以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为契机,按照“1+6”模式建立5个支系博物馆和自然生态博物馆,全面保护、展示瑶族文化,促进瑶族文化发展。
四是以“申遗”为切入点增强保护传承力度。积极开展“申遗”工作,至今已收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300余项,整理非物质文件遗产资源信息4150项,建立了项目数据库。同时,已有《瑶族医药》等列入自治区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10位瑶族民间艺人荣获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五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瑶族传统文化。坚持走出去展示原创瑶族歌舞。创作了《瑶族歌舞》等一批大型舞蹈节目,其中《瑶山五色云》是以瑶族服饰表演为主体,多次到区内外演出。举办各类大型节庆活动,如2011年举办的首届全国瑶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全国各地的资深专家学者对加强民族文化保护进行了深入交流。组织开展了瑶族顶鼓比赛,瑶族服饰、瑶族民间绝技及瑶族原生态歌舞表演等系列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借助新闻电视等传媒展示瑶族文化。如,2013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金秀慰问演出,本土艺人表演了特色民族歌舞,展现了瑶族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了“世界瑶都”浓厚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为进一步宣传瑶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是依托民间文艺团体传承民族文化。打造瑶族业余表演队,并带动周边村屯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组织民俗演出达410多场次,向八方游客展示了进行瑶族不同支系的民俗及风情,提升了瑶族民俗艺术品位,形成了旅游带动文化、文化促进旅游的良好模式,有力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周周演、月月演、季季演”活动,组织群众参加自治区、市、县文艺大汇演,对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传承民间艺术,宣传瑶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