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山:千名队员战贫 7.7万人脱贫

2020年10月27日11:0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我留任,乡亲们不全部脱贫我不撤退。”两年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大垌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小琳任期届满,但他主动选择留下。原本任期为两年,而他一干就是五年。

在韦小琳的组织协调下,大垌田村投入1380多万元推进基础设施项目35个,发展鸡舍出租、仓库出租、百部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万元,有力带动贫困群众增收。2018年,该村28户贫困户101人脱贫,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十三五”以来,灵山县有1900多名扶贫工作队员主动请战,分批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勇当战贫先锋,以不胜不休之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其中,像韦小琳这样的连任扶贫干部,有170多人。

这些派驻扶贫一线的干部同当地其他干部并肩战斗,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目前,灵山县7.7万贫困群众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2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铺就“致富路” 夯实脱贫基础

“感谢董书记,我们村的道路通了,财源开了!我今年竹笋销售收入增加了7000多元!”2020年10月23日,新圩镇佛垌村脱贫户胡维永看到正在查看水稻长势的驻村第一书记董宁,远远就打招呼,并赶到跟前紧握着手道谢。

董宁(右)和胡维永一起展示种植的竹笋。灵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以前,在胡维永种植有13亩竹笋的山坡上,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行,下雨天还会变成“泥水路”。路难行、活难干,胡维永脱贫的积极性提不起来,而且像他这样情况的还有很多户。

要致富,先修路。董宁带领村“两委”班子,依靠后盾单位,争取到37.16万元投资,修建了长2.37公里、宽4.5米的道路。据统计,该村共投入540多万元修通了硬化水泥路、砂石路,里程共21公里。

打通了“致富路”,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如今,佛垌村形成了竹笋、柑橘、荔枝等十多种产业,其中,仅养猪和养鸡两大产业就带动3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多万元,53户241人因此实现脱贫。

近五年来,灵山县扶贫工作队员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和各级部门的支持,通过争指标、拉项目、跑资金,带动群众筹资投劳,筹集20多亿元推进饮水工程、村屯道路、桥梁、校舍等项目8550多个,大大提高了农村发展的“硬件”水平,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

壮大“领头雁” 注入脱贫动能

“我种植百香果的时间还不长,缺乏经验,这样的学习机会太适合我了!”

“百香果种植技术要求比较高,每次培训我都能学到新的知识。”

……

2020年9月27日,三隆镇金西村邀请该镇金凤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施扬峰,面对面地给贫困群众讲授百香果种植技术,深受欢迎。

三隆镇金西村致富带头人举办产业技术培训现场。梁龙摄

“深入挖掘和培养致富带头人,这是真扶贫,这样的话我们撤退了,村里面还能持续发展。”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梁洪波说。

灵山县的扶贫工作队员实行“头雁壮大”行动,按照平均每个贫困村不少于5名的标准发展致富带头人,并注重育强、育优,培养了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领头雁”,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截至目前,灵山县共有600多名致富带头人、“土专家”,涉及优质稻、百香果、柑橘、荔枝等十多个特色产业。

这些“领头雁”发挥他们“身边人”的优势,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讲授种养技术等知识,加强思想引导和技术指导,培训群众2.2万余人次,带领群众走对发展的门路。

牵住“牛鼻子” 发展产业造血

“要抓紧施肥,如果错过最佳时间,甘蔗长势就跟不上了。”

“明白。我一定好好干,不负你的期望!”

2020年10月20日,在文利镇香山村扶贫物资发放仪式现场,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邱郁权杵着拐杖,细心地叮嘱贫困户及时做好秋植甘蔗的生产工作。

文利镇香山村扶贫物资发放现场。灵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前不久,邱郁权出了点意外造成小腿骨骨折,手术后他很快便回到村里开展工作。为了抢抓秋植甘蔗的农时,他争取到灵山县红十字会医院、灵山县农发行为村里的32户贫困户赠送肥料。邱郁权的拼劲,赢得了群众的赞许。

近年来,香山村打造了糖料蔗“双高”基地,种植甘蔗面积250亩,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600亩建成百香果种植基地。这两大产业每年为该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每年人均增收3多万元,辐射周边40多户群众发展产业。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

灵山县扶贫工作队员坚持“造血式”扶贫,因村选业、因户施策,通过协调发放生产物资、举办涉农技术培训班和申请贴息贷款等措施,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的实际难题,帮助群众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能力,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近五年来,灵山县累计安排贫困户以奖代补产业扶贫财政资金1.88亿元,覆盖贫困户7.17万户次,121个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如今,全县形成了鸡、猪、优质稻、荔枝、茶叶和柑橘、鱼等“5+2”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覃家福、苏坚发、彭远贺)

(责编:彭远贺、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