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南迁助力八桂教育跨越发展

——写在桂电60周年校庆暨西电援建桂电40周年之际

2020年09月09日10:4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奉献,是一种品质,没有对享乐的奢求;奉献,是一种精神,没有对名利的追逐;奉献,是一种信念,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听从党的号召,举家从祖国北疆跨越数千公里援建祖国南疆高等教育事业,把一生奉献给了八桂大地。

40年前,遵照原第四机械工业部的指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即“西军电”,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口支援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受西电派遣,一支由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共122人组成的浩大队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援建桂电的新征程。40年来,援建干部教师披荆斩棘,呕心沥血,将“西军电”红色基因植入到桂电建设的方方面面,让桂电与西电文化相通、血脉相连,使桂电实现了快速发展。

“西电的援助和支持是桂电各项事业取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西电的援助不仅是物质和人力层面,更多是精神和大学文化层面,这是桂电的一笔宝贵财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平秋表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年是桂电建校60周年,也是西电援建桂电40周年,我们将利用庆祝这一契机,我们将大力弘扬援建精神。”

举家南迁:义无反顾彰显忠诚本色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批文同意在桂林无线电学校的基础建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并由西电对口支援。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二系党委书记的刘逢晨(后任桂电第一任院长)带队赴桂林考察办学条件,了解桂林市物资供应及物价情况。刘逢晨一行考察结束后对桂电发展前景非常看好,返回西电后,开始宣传和鼓励。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共计87名教师及管理人员报名南下,从当年10月份起,连同随调家属、技术人员、医生、会计等共122人,分三批来到桂林。

当时,桂电从一个中专学校升格办一所本科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十分薄弱,教学用地少,实验设备陈旧、短缺,宿舍食堂简陋,加上能讲授大学课程的老师不多。但是,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不惧困难,努力工作,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他们始终抱有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援建教师,就好比是一颗红柳的种子,党把你撒在那里,就要在那里顽强地生长,就要为那里增添一份新绿。“我是1980年10月来到桂电的,回想我们刚来桂电的时候,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学校金鸡岭校区还没有建设,到1987年才在金鸡岭校区建了二教和两栋宿舍楼。”第一批援建教师郑继禹回忆道。由西电支援桂电的教职工,占当时桂电教职工总人数接近四分之一,他们肩负援建重任。

在援建工作中,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援助工作不仅要有激情和智慧,必须有责任和目标,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赢得起挑战、经得起考验。援建教师代表的是西电形象,唯有只争朝夕、努力工作,才无愧于党的重托。

(责编:许荩文、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