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南迁助力八桂教育跨越发展

——写在桂电60周年校庆暨西电援建桂电40周年之际

2020年09月09日10:4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燃烧青春:扎根八桂矢志立德树人

带着西电援建嘱托,百余名援建人员怀着一片赤诚之心,将青春洒向八桂这片热土。原桂林电子工业学院院长刘逢晨曾说:“支援的干部,许多人都有在高等学校长期工作的经验。这批教师干部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成立之初,桂电传承了西电严谨教学和严格管理的教学模式,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健全学生管理与成绩考核的各种制度,形成高起点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加上桂电与西电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签订科研与师资培养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一系列举措,育人效果显著,本科生培养质量很快获得社会认可。

回想起建校早期的教学工作,援建教师杨恩耀感慨良多,“那个时候,老师们备课都极其认真,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学生们学习都十分刻苦努力,师生关系相当融洽,很多援建教师的行囊里,都装着西电使用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章制度等。援建教师传承了西电严谨教学和严格管理的教学模式,也保证了学院在建院初期就能够培养出我国电子工业领域里的优秀人才。”

援建教师很多当时已经是西电的骨干,很多企业老板、名校高薪邀请援建教师跳槽。但他们都婉言谢绝了。

“1982-1983年,有家大企业要拉我去深圳,我没去。杭电的一个副院长也邀请我去他们那里,把通信专业搞起来,我本身是黄山人,我夫人是上海松江人,这两个地方离杭州很近。但我很舍不得我在这里的团队,我们是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桂电的,唯有努力工作,才无愧于党的重托。”援建教师郑继禹如是说。

“从西电到桂电工作,无怨无悔。能和这么多自强不息的同事和学生一起奋斗和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很荣幸,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选择这个山清水秀的桂林,这个快速发展的桂电。”援建教师韩培尧说。

“我父亲是第一批援建者。记忆中父亲的教案写得详尽完备,上课特别认真,后来做行政管理工作,也是一如既往认真负责。我的父亲用一生的正直、实在和奉献诠释着桂电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奎教授深情地说道。

在西电援助下,桂电学生享受了西电的师资待遇,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成绩优秀。桂电的本科生培养质量很快获得社会认可。1984年7月,学院培养的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284名第一届大学本科生毕业(毕业率为94.6%)。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有多人考上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第二届学生(81级)共有16名考取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5.4%(当时整个广西平均考取率为0.4%),而且在西电、华南理工大学的通信学科考试中拔得头筹。重视教育教学改革,1989年,教改成果“紧跟科技发展,改革专业教学”荣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责编:许荩文、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