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广西篇系列报道(8)

大石山区建水柜,广西这个县告别“望天水”

彭远贺

2020年08月31日11:40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六人共盆水,公洗婆又洗,还要洗红薯……”一首山歌,形象地道出了广西忻城县果遂镇同乐村群众过去用水的窘境和取水的艰辛。

除了同乐村,忻城县大石山区很多村庄都是连片的喀斯特地貌,有些村甚至是“九石一分地”的境况。地表自然条件恶劣,雨水落到地上转瞬即逝;石山缝隙多,一个山弄就是一个漏斗,地下水不见踪影;河水离家十来里,远水解不了近渴

“滴水贵如油,旱来家家愁。”为了有水喝,村民们挖池塘、建水柜把雨水蓄起来,收集来的“望天水”成为“救命水”“黄金水”,然而一到旱季也指望不上,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十分突出。

“望天水”少 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

找水没水,只能等“望天水”。一直以来,忻城县大石山区、石漠化地区的群众为了收集雨水作人畜饮用,建起大小不一的家庭水柜,再围着石山修起引水渠,把雨水引至水柜,再通到家里。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贫弱,家庭水柜的容量非常有限,只要十天不下雨,尤其是深秋旱季,村民们就到处找水、借水。“家与家借,屯与屯借,山里没得借了拿着器具到山外借。”

龙鹿屯航拍图。严立政摄

如今,打开卫星地图,定位至同乐村龙鹿屯,在村屯的西北方向,可见一个犹如“天眼”的圆形构筑物,这是该屯的集体大水柜。

“这个水柜,在我只有十六岁的时候就建起来了。”今年58岁的龙鹿屯屯长蓝茂根,是这个大水柜建设的见证者之一。“水柜的位置,原来是一个小山丘。1976年的时候,为了摆脱自然的‘奴役’,向天要水,全屯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毅力,历时两年多,把山石削掉、凿深,终于建成了这个引蓄结合的人畜饮水工程。”

1978年11月,龙鹿屯集体大水柜竣工,水柜呈圆筒形状,直径41米,深8米,容水量超1万立方米。大水柜投入使用后,全屯的饮用水难题得到了缓解。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水柜的缺陷也慢慢显现出来,不仅供水不足,而且水质也令人担忧。

“过去的年代里,物资匮乏,能把这么大的水柜在石山上建起来,就已经堪称奇迹了,水柜加盖、卫生处理这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广西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建设管理局驻同乐村第一书记石杰说,大水柜建成以来,历经多次修葺,但都只是在加固等方面下功夫,饮水安全问题常被忽视。

2018年3月,撇下刚生产不久的妻儿,石杰肩负扶贫任务来到同乐村担任第一书记。“‘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两不愁三保障’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不愁吃’,因为饮水无保障,同乐村在这个问题上卡住了。”

访遍民情,石杰知道还是要从水柜入手解决饮水难题。

一年里,下的雨就那么多,要想保证供水,只能多建水柜、多修水渠。在各方支持下,同乐村的集体水柜从原来的12个增至目前的17个。“几乎每个屯都有一个集体水柜,而且都是加盖并配有科学卫生的过滤、杀毒设备的。”石杰说。

蓝茂根打开自家水龙头接水。彭远贺摄

原有集体水柜和家庭水柜几乎都是没有盖的,无论是卫生还是防小孩溺水,都存在安全隐患。“树叶杂草等影响水质的杂物很容易落进水柜里;雨水多的时候,有时还有小孩进水柜游泳。”为此,在2019年饮水安全工程“歼灭战”中,同乐村原有的12个集体水柜和98个家庭水柜均加建了安全盖,并配置了过滤、消毒设备,大大改善了村民饮水的安全条件。

龙鹿屯集体大水柜外观。彭远贺摄

龙鹿屯集体大水柜内部。彭远贺摄

龙鹿屯的集体水柜,在2019年11月也完成了加盖、不锈钢网以及消毒设备的安装。此外,龙鹿屯还新建了一个容水量5900立方米的集体水柜。

引水到家 解决百年饮水难题

无论是加建集体水柜还是改造家庭水柜,喝的都是“望天水”,受自然限制多,只能以水柜的量来破题,这是海拔高、引水难地区的非常之举,然而引水依然是个难题。

为解决引水难题,果遂镇古楼村走出一条新路子。

古楼村属于果遂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石漠化片区,全村13个自然屯,共963户3796人,其中贫困户421户1650人,耕地面积7830亩均为旱地,水资源匮乏,季节性缺水严重。

“昔日滴水贵如油,庙泉取水腿发抖。”以前,古楼村许多群众喝水主要仰仗滴水屯的庙泉。“为什么叫滴水屯,就是因为庙泉的水是一点点出来的,全屯人天天排着长队去挑水。”古楼村党总支书记蓝王林,从小就体会到用水之难。“一个山泉八个屯用,排队三天才挑得一担水。挑水的山路陡石阶多,走得腿都发抖。”

“除了喝庙泉水,当然也有政府拨水泥建起来的田间地头水柜,但旱季长,一般都存不了多少水。”蓝王林无奈地说,村里小伙跟山外姑娘谈恋爱,好多姑娘得知村里喝水太难,选择分手的不在少数。

喝水难,必须解决。“花红村有丰富的地下水,只要政府支持,我们就可以把那里的水引过来,建水厂,通到村里各家各户。”古楼村驻村第一书记蓝春承到任后,动起脑筋,迈开步子,跑人大,跑水利局……为村民跑出彻底解决饮水问题的方案。

建在古楼村加状屯的水厂。严立政摄

经过努力争取,古楼村的想法得到了忻城县水利等部门的支持,跨村调水得以实施。古楼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积极配合上级勘探队和规划队分类制定规划,采取二级抽水、集中供水的方式解决饮水难题。

“一户一水表,按每个水表300元收钱,村里收了3万多元,其余的都是县里的资金。”蓝王林说,很快,村里筹资和县里拨付的资金就到位了。2019年10月,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开槽、埋管、建水厂……

“因为古楼村海拔高,水源地地势低,水厂建在了加状屯。水先抽到水厂,经过消毒处理,二次加压输送到滴水屯的三个大水柜,最后到各家的水龙头。”蓝春承说。

2019年12月,古楼村终于用上了充足、安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开天辟地头一回啊!”蓝王林激动地说,用上自来水的那天,很多村民自发放起鞭炮,喜气洋洋地庆祝终于甩掉了自建村以来靠天喝水的百年难题。还有村民自发拿起毛笔,用大红纸写感谢信,并贴到村委,感谢党和政府。

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仅2019年,忻城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51个,受益总人口达56496人,其中贫困人口17787人。截至2019年底,忻城县所有行政村及农户均实现饮水安全目标,达标率为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4%,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目标任务。

(责编:庞冠华、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