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有成效,村民获得感增强

2020年04月18日08:59  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南宁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有成效,村民获得感增强

乡村景色美如画 幸福生活甜如蜜

宾阳县武陵镇留寺村委龙德村风景宜人犹如公园

马山县林圩镇甘豆村新屯栩栩如生的墙 绘扮靓乡村

漫步在水泥硬化的乡间大路上,路边一排排整齐的绿植枝繁叶茂,房前屋后繁花似锦……近日,2020年南宁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集中采访活动开展,记者来到多个乡镇发现,自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以来,南宁多个乡镇通过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四微景观”整治等,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1 宾阳县:乡村景色宜人引客来

走进宾阳县武陵镇留寺村委龙德村,映入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河流,河水流过由鹅卵石铺就的石桥,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随风拂动,嬉戏的孩子和观赏美景的游客脸上洋溢着笑容,河对岸还有古朴的风车,景色宜人犹如公园。留寺村委龙德村党支部书记吴之富介绍,龙德村计划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村民发展经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而在中华镇新塘村委大庄村,4栋现代化的楼房规划有序,中间还有休闲小广场,种植有草皮、景观树,鹅卵石铺就的广场小路,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中的某个高档小区。中华镇新塘村委党支部书记黎彩高介绍,全村共推倒217间老旧泥瓦房。原来的宅基地和村里空闲地被打造成4栋共80套花园式公寓楼。去年下半年,大庄村开始按照打造旅游乡村目标进行规划。

如今的古辣镇平龙村委下莫村经过“三清三拆”整治后,危房已基本拆除完成,对村庄绿化、巷道、路灯、小菜园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 青秀区:就地取材扮靓村庄

废弃的红砖头、瓦片等建材,成了扮靓村头风景的“宝贝”;竹筒挂在民房外墙,种上绿色植物,成为突显浓浓乡土气息的别样风景;废弃牛栏也被打造成景点……青秀区伶俐镇王京村巴田新坡在“三清三拆”基础上,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用“别样创意”装扮美丽乡村。

刘圩镇那里村那旺坡用鹅卵石、废弃轮胎、竹子扮靓村坡景观,将废弃的轮胎、竹子用来种植花卉悬挂点缀村坡外墙。村庄纳凉处用旧瓷砖、大石头围成石凳,村坡交叉路口用竹子、旧轮胎作为指示牌等。经过改造后,脏乱差不见了,残垣断壁没有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刘圩镇槐里村坛蒙坡曾是刘圩镇危旧破房最多的村庄之一。现已退休的老支书潘祖明将自家约60平方米的竹林无偿腾出,一下子解决了公厕建设用地难题。今天的坛蒙坡,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果园、小花园都统一用木栏或者隔离网围起来,家禽都在里面放养。小果园和小花园上都挂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管理员即村民的名字。

3 马山县:题诗作画歌颂家乡美

走进马山县林圩镇甘豆村新屯,错落的房屋、平坦的水泥路、葱翠的绿化带映入眼帘。村里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立体墙绘,乡村生活中熟悉的黄牛、公鸡和山羊等动物跃然墙上。墙绘创作者、新屯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韦兆科说,新屯的村民是兴隆土司韦贵的后代,下一步,新屯将把兴隆土司文化“搬”上墙,逐步将乡村打造得更美。

林圩镇黄番村坡江屯的墙绘大多围绕“德、礼、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家规、树家风、传家训”等主题,以文字配图的形式,“登”上农村文化墙。坡江屯群众自古就有“自制红砖自建房”的“泥瓦工匠”传统手艺。如今屯内建筑大多是自建自砌的红砖楼房,红砖墙上一幅幅彩绘成了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

白山镇合作社区那下屯群众利用废砖、旧电缆等物品,变废为宝,搭建成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微菜园、微果园围栏。路边原本“灰头土脸”的赤膊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色彩艳丽的鱼塘美景及山水画卷,画作旁边还题上诗词,歌颂乡村振兴好、那下屯风景美。

■全市情况介绍

南宁市住建局四级调研员杨光明介绍,2019年,全市共完成921个基本整治型、7个设施完善型、3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投入资金约930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7600万元,群众自筹及企业捐资约1700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019年度乡村风貌提升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年计划打造马山县、江南区、青秀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等6条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完成1254个基本整治型、62个设施完善型、1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南宁乡村新貌。(记者韦薇文/图)

(责编:李敏军、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