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大化:共建“五個家園” 繪就民族團結新畫卷

2025年08月07日11:49 |
小字號

近年來,大化瑤族自治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新實施“五園共建”工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與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成功獲評“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強力推進各民族共同繁榮,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文化鑄魂,共建精神家園。以文化傳承凝聚共識,打造“一基地三公園十二廣場”教育矩陣,編撰《大化瑤學研究》等理論著作,創作《布努瑤敬酒歌》等文藝作品,開展“百場宣講進村屯”活動,覆蓋群眾6萬人次。依托非遺項目保護,挖掘整理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1項,通過祝著節、“三月三”、跨區域聯動教研、“手拉手”結對交流等活動,讓民族團結理念深植人心。發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全縣117個村運用積分制、118個村運用清單制,成功創建23個文明鄉村示范點。今年以來,古河鄉丹桂村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唐翠玉家庭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和全國最美志願者等獎。

產業驅動,共建幸福家園。實施“美食驅動”戰略,融合長壽、生態資源,推動“三品一標”品牌建設,帶動農業、餐飲、旅游業聯動發展,“壯瑤大席”榮獲“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名宴”稱號。2022年以來,接待游客超28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5億元,榮獲“中國康養美食之鄉”等稱號。創新“一軸兩翼三帶”黨建品牌,建成萬隻種羊繁育中心、七百弄雞養殖基地,覆蓋14.8萬群眾。易地搬遷社區推行“五心工作法”,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群眾難題3200余件,就業崗位4800余個,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互嵌交融,共建和諧家園。安置區創新“五聯五融”模式,以黨群聯結、文化聯心、景城聯建、產業聯營、警民聯創推動各族群眾深度交融。古江安置區獲評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達吽小鎮成為廣西“夜經濟”標杆。建立“幸福家園交流群”,搭建線上線下交融平台,舉辦“三月三嘉年華”等活動,吸引游客超272萬人次,文旅消費突破28億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常態化。

法治護航,共建平安家園。創新民族特色法治服務,設立“唄儂調解室”“雙語巡回法庭”,組織“族老”參與調解,化解矛盾糾紛於萌芽。推行“三官一律”進基層,打造“老庚警務室”“水上法庭”,構建民族事務治理新機制。修訂自治條例,強化普法宣傳,確保民族事務依法治理,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生態文旅,共建美麗家園。堅持生態優先,構建“一心一軸三區”文旅格局,打造4A級景區,建設“綠色食材基地”“生態食材示范縣”。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觀光農業、民俗旅游,紅水河沿岸“黨建+旅游”品牌效應凸顯。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保護並舉,讓綠水青山成為各族群眾共享的“幸福靠山”。目前,大化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4個、國家3A級景區3個、自治區級旅游景區10個,並榮獲“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稱號。(黃輝)

來源:大化縣委宣傳部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