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連世界 瑤韻綻新芳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借力文明實踐 繪就非遺傳承創新錦繡圖
“這叫‘反面挑花’,我們賀州繡娘從布背下針,正面卻不露線頭。”靛藍布帛如夜穹鋪展,銀針在指尖翻飛起舞。近日,在第九屆成都國際非遺節的廣西展台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服飾)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素芳將一方靛藍土布攤開,“盤王印”圖騰在燈光下泛著絲質光澤,她翻轉繡片,向游客展示背面交錯的彩線如精密電路。一件件承載古老記憶與智慧結晶的服飾,成為閃耀展館的焦點。
李素芳在成都的驚艷亮相,正是八步區長期深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沃土結出的碩果。近年來,八步區著力構建系統性保護網絡,成效斐然。針對瑤族服飾、瑤族盤王節等核心項目,八步區實施了詳盡的記錄工程,運用數字化手段為珍貴技藝存檔,並構建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保護體系。同時,大力扶持傳承實踐,設立專門的非遺工坊,提供研習、展示、交流平台,並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讓瑤族服飾之美浸潤青少年心田。

李素芳在向游客展示瑤繡。
目前,八步區已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盤王節》《瑤族服飾》2項,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5項。建立起3個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平台,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中心1個。同時,非遺也正成為八步區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力紐帶。通過以“大力推動非遺進校園,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專題視察活動為契機,組織代表前往八步實驗小學、賀街鎮中心學校等地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創新探索“非遺+民族團結”融合發展新模式,繪就“石榴籽緊抱、幸福花盛開”的生動圖景。
八步區深諳保護需與發展同行,引導傳承人及從業者大膽探索。李素芳及其團隊正是典范——她們巧妙提煉瑤族服飾中獨特的圖騰紋樣與斑斕色彩精髓,將其創新融入現代箱包、飾品、家居用品乃至高端定制時裝設計之中。這一“活化”路徑,不僅拓寬了非遺產品的市場維度,顯著提升了其經濟價值,更關鍵的是吸引了年輕一代的目光與參與熱情,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源頭活水。“現在重新穿回民族服裝辦婚禮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李素芳說。

瑤繡展品。
2024年,步頭鎮黃石村過山瑤家的“非遺+旅游”鄉村創意工坊銷售額達360萬元,帶動當地及周邊30余戶,安排農村勞動力就業32人,人均月收入約3000元。這份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彰顯了非遺在賦能鄉村振興中的強大潛力。
此外,八步區同樣注重非遺所帶來的精神滋養與文化認同。依托覆蓋全域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網絡,將非遺保護傳承深度融入基層文明實踐活動。更組建了多支文化志願服務隊,將非遺知識、技藝體驗送進校園課堂、社區廣場,惠及萬千群眾。7月7日,八步區“傳統技藝文明實踐中心旅·少年成長護航行”——“文明暖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暑期專項活動項目,通過移風易俗知識“滾輪”游戲和“投壺”游園活動熱場,傳統趣味游戲中向孩子和家長們潛移默化地宣傳文明新風知識。
“八步區將繼續強化非遺保護傳承的制度保障與資金支持,深化‘非遺+文創+旅游’融合模式探索,並依托日益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策劃更多接地氣、聚人氣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讓民族文化在文明實踐的春風裡綻放愈加璀璨的光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八步文化力量。”八步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高媛說。(譚小榮)
來源:八步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