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崇左市江州區:“銀鄰”管家 守護“夕陽紅”

2025年07月30日08:5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晨光初照,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江州鎮板備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國晶像往常一樣推開廖和勤家的門,熟稔地問候:“阿公,昨晚睡得好嗎?煮粥了沒?今天身體怎麼樣?”77歲的廖和勤長期獨自生活,是李國晶心裡牽挂的獨居老人。

這樣的晨間探訪,正是江州區“銀鄰”管家服務團隊的日常縮影。

板備村作為“十三五”自治區級脫貧村,近年來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70歲以上老人達205位。隨著年輕人外出務工增多,留守老人數量逐步增加,生活照料與情感關懷需求愈發迫切。

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是檢驗學習成效的“試金石”。今年以來,江州區將作風建設作為破解民生難題的關鍵抓手,瞄准留守、獨居老人養老痛點,在板備村試點推出“銀鄰”管家服務機制,通過“支部牽頭+結對守護+全鏈服務”模式三維發力,為留守、獨居老人送上貼心服務。

支部牽頭,從“散兵”到“團隊”的暖心集結

如何讓留守、獨居老人“小事有人管、急事有人幫”?板備村以黨建為引領,由黨支部牽頭,整合“兩委”干部、駐村干部、村醫、網格員、公益性崗位、志願者等力量組建“銀鄰”管家服務隊,構建起“黨員干部+專業力量+鄰裡互助”的服務體系。

“銀鄰”管家服務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各展所能。由村(社區)黨總支書記任“總管家”統籌全局,駐村干部變身“收集員”,依托入戶走訪精准對接需求,公益性崗位人員化身“流動觀察員”,日常留意老人生活狀態,第一時間反饋異常情況,村醫則發揮專業優勢出任“健康顧問”定期問診。從政策落實到生活瑣碎,從健康監測到情感慰藉,“銀鄰”管家用“熟人優勢”打破服務壁壘,為獨居老人織就一張有溫度的守護網。

結對守護,從“粗放”到“精准”的服務升級

服務要落地,先得摸清需求。村黨總支部對轄區70歲以上低保、失能半失能、患慢性病的重點老人全面摸排,建立動態管理數據庫,按困難程度和健康風險標注紅黃藍“關懷等級”。遵循“距離近、關系近”原則,每位“銀鄰”管家認領2-3名獨居老人,明確每日登門、生活代辦、應急響應等12項服務內容。

針對獨居老人“突發狀況難發現”的痛點,團隊推行“早登門+晚望燈+雲監測”守護機制。早上,公益性崗位人員在日常清掃、公益服務時順路登門,查看老人起居與精神狀態。入夜后,鄰居接力守望,若老人七點半仍未開燈,便上門查看,發現異常及時反饋。此外,在征得老人和家屬同意后,團隊借助南網在線小程序每日查看電表數據,若長時間無變動便第一時間上門,筑牢安全防線。這一舉措實施以來,“銀鄰”管家已及時處置老人突發不適等情況7起,解決生活難題40余件。

“以前各過各的,現在大家都有了‘守望意識’。”板備村黨總支書記楊國柳感慨,“銀鄰”管家不僅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更讓村裡的人情味濃了,矛盾糾紛少了。

全鏈服務,從“日常”到“專業”的健康護航

“阿婆,您這腿痛又犯了,記得少走動、多休息。”板備村村醫藍元余一邊囑咐95歲獨居的黃志權阿婆,一邊在小本子上詳細記錄。“銀鄰”管家的服務不只是“敲個門、問聲好”那麼簡單,更延伸至健康守護。村醫每月上門為老人量血壓、測心率,記錄健康狀況,遇不適及時診治或協助轉診。目前,團隊已為全村老人建立487份健康檔案。

為提升服務專業性,江州區聯動板備村后盾單位崇左市婦幼保健院開展“銀發義診”,專業醫護人員帶著便攜設備進村入戶,為老人提供多項指標檢測,讓老人足不出戶掌握健康動態。今年以來,已累計為340余人次老人提供免費體檢。

“以前外出務工總放心不下家裡的老人,現在有了‘銀鄰’管家幫忙照看,我們在外工作心裡踏實多了。”在廣東務工的盧國流,說起“銀鄰”管家就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截至目前,江州區已陸續組建“銀鄰”管家隊伍118支,開展服務160余場次,覆蓋老年群體超4000人次。從“早登門”的問候到“晚望燈”的守望,從村醫的藥箱到專業的義診,“銀鄰”管家們用腳步串起關懷,讓“夕陽紅”更添暖意。

“小結對”凝聚“大溫情”,“微服務”傳遞“大關愛”。下一步,江州區將聚焦老年群體需求,持續深化“銀鄰”管家服務模式,拓展內容、提升質量,以更貼心的陪伴、更暖心的照護、更安心的保障,讓“銀鄰”管家成為更多老人的“貼心依靠”。(吳惠娟)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