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壯鄉

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搭建人大代表履職平台

人大代表接訪記

本報記者 龐革平 本報通訊員 陸華勇
2025年03月24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5年3月24日第11版截圖

《人民日報》2025年3月24日第11版截圖

作為廣西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人大主席,廖應滔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季度最少公開接訪一次,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社情民意。一大早,廖應滔就和同為人大代表的鎮長蘇熙、副鎮長梁曉耿一起接訪。當天是馱盧鎮圩日,攤位前擠滿了群眾。

譚垌村江渠屯原來的蓄水池容量較小、水壓不足,導致村民樓房上用水供應困難。村民們迫切要求新建一個大容量蓄水池,解決用水難題。最近,江州區水利局已著手項目前期工作,卻遲遲不見開工。江渠屯幾名群眾來到現場,要求人飲工程盡快開工。“我們會立即反映這一情況,爭取讓大家用上放心水。”蘇熙說。

當天接訪活動,3名人大代表共接待群眾18批110人次,收集意見7件。對於當場能夠解決的問題,他們逐一梳理和解答,對於未能現場解決的問題,他們一一記錄整理,形成問題清單,向有關部門反映。

第二天,蘇熙來到江渠屯現場辦公。原來,項目卡在了用地上。

人飲工程需要打井,要佔用群眾的土地,可水利局沒有補償預算,群眾不同意。打井佔地不大,隻有9平方米,涉及用地按政策是不予補償的。但考慮到實際情況,蘇熙建議村集體給予農戶一定的青苗補償。最終,這一方案獲得各方認可。當天下午,打井隊就開始進駐施工。3天過后,清水從井口汩汩流出。“太好了,這回用水有保障了。”村民們高興地說。

“人民群眾對人大工作的評價,很大程度是看能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江州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利民說,如今,在江州區,已形成以“人大搭台、代表接訪”為主要形式的人大代表履職平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去年以來,江州區各級人大代表共接待來訪群眾23批1260人次,收集意見建議共122件,已辦結116件。

據了解,為了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從2023年開始,江州區創新設立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每年安排300萬元,作為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用於解決人大代表建議中部分無項目資金支撐、涉及資金量不大、資金籌措困難的民生“微實事”。

《人民日報》(2025年3月24日第11版)

(責編:陳露露、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