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老手藝”織成億元大產業

廣西平南:竹木芒藤編織“非遺”出國門

付華周
2025年03月20日09:3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平南縣平山編織工藝園展廳琳琅滿目的竹木芒藤編織品。人民網 付華周攝

平南縣平山編織工藝園展廳琳琅滿目的竹木芒藤編織品。人民網 付華周攝

3月28日,2025年廣西“33消費節”將在廣西南寧啟動,集中展銷“桂字號”特色好物。為了溯源廣西好物,推動更多名特優“桂品”暢銷全國,廣西好物溯源探訪團隊近日深入貴港市平南縣平山鎮探訪當地如何將普普通通的竹、木、芒、藤編織成一個個漂亮的藤編手提包或其他產品,讓傳統手藝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老手藝”編出時尚工藝品。人民網 付華周攝

“老手藝”編出時尚工藝品。人民網 付華周攝

位於平南縣最南端的平山鎮有編織傳統,是廣西工藝編織品名鎮。當地竹木芒藤編織工藝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代,編織工藝以本地竹、木、芒、藤為主要原料,需經割青、烤色、刮片、抽絲等數十道工序,融入書法、繪畫元素,成品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經過一代代匠心傳承,該鎮逐漸形成了以工藝籃、工藝箱、家居產品和工藝火把為主導的出口外向型編織工藝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既發展了經濟,也形成了特有的編織文化。

百年匠心,織就非遺底色。2016年,平南竹木芒藤編織工藝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平南竹木芒藤編織工藝主要分布在該縣的平山、寺面、六陳、思旺、思界等鄉鎮,尤以平山鎮發展最為迅速。

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編織品。饒小宇攝

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編織品。饒小宇攝

目前,平南縣有大小編織企業30家,擁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25家,規模以上企業15家。當地編織產品90%出口到歐美、東亞、東南亞等海外市場。2024年,平南縣竹木芒編企業出口銷售額達3.5億余元。其中,絕大多數出口編織品都來自平山鎮,該鎮也因此成為平南縣乃至貴港市的工藝編織品大鎮和出口創匯大鎮。

一項非遺“老手藝”,何以織出億元大產業?

據悉,平山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編織能手,非遺技藝在田間地頭生生不息。竹、木、芒、藤、鐵、香蕉、樹皮……在這裡,似乎萬物皆可編。一根根普通的竹片、木條或藤蔓,經過匠人指尖的交疊纏繞,變成一款款精致的提籃、花器或時尚包袋。如今,這項“老手藝”不僅保留了傳統韻味,更融入現代美學元素,成為兼具環保與時尚的“國際范”產品。

平山鎮一手工作坊,工人正在編織實用提籃。饒小宇攝

平山鎮一手工作坊,工人正在編織實用提籃。饒小宇攝

近年來,平山鎮把民族手工業作為帶動各族群眾就業創業、互嵌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著力培養一批具有融合創新能力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民間知名手工藝人。平南竹木芒藤編織工藝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玉梅創辦了一個佔地300多平方米的手工作坊,主要接當地一些竹木芒藤編織企業的訂單來做。作坊實行靈活的家庭生產模式,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做工自由。該作坊年產值80萬元左右,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20多個。

為加快竹木芒藤編織產業提檔升級,平南縣規劃建設了平山編織工藝園。當地竹木芒藤編織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崗位”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分散編織、集中組裝、整理的模式生產,共為本地群眾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從事竹木芒藤編織的農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左右,指尖非遺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建設中的平山編織工藝園。人民網 付華周攝

建設中的平山編織工藝園。人民網 付華周攝

走進位於平山編織工藝園的廣西百思特工藝品有限公司編織車間,隻見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選藤、織底、織身、上耳。企業展區擺放著上萬種編織樣品。該公司負責人莫思明說,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幾十萬元研發新產品,樣板師傅每天設計十多種新樣式,來提高海外市場競爭力。這些編織精美的非遺產品不僅在國內旅游景區受到游客歡迎,還通過阿裡巴巴等國際電商平台、廣交會等國際性展會走出國門,遠銷海外市場。

文化賦能,推動非遺編織技藝傳承與發展。今年1月,平南縣在平山編織工藝園開展“竹芒織韻·非遺煥新”主題活動,通過竹木芒藤編織產品展示、“漢服+編織品”T台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項目,吸引大批年輕人體驗藤編技藝,讓年輕人看到“老手藝”也能編織新未來,進而吸納更多年輕人返鄉就業創業,培育新一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莫思明查看企業生產的非遺工藝品。人民網 付華周攝

莫思明查看企業生產的非遺工藝品。人民網 付華周攝

從深山藤蔓到國際貨架,平南人以巧手織就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的雙重華章。在這片土地上,古老技藝正書寫著嶄新的致富故事。 “每一件產品都是文化的載體,我們不僅要守住傳統,更要讓世界看見中國非遺的活力。”莫思明說。

指尖非遺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人民網 付華周攝

指尖非遺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人民網 付華周攝

廣西三月三漸近,一場壯鄉春日盛宴正向八方邀客。廣西富有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諸多非遺技藝傳承百年、千年仍風姿綽約。這裡不僅有平南竹木芒藤編織,還有欽州坭興陶、靖西繡球、壯錦手提包……一個個精美絕倫的非遺工藝品不僅是廣西對外交往交流的文化名片,更是消費新風尚的代表。

(責編:雷琦竣、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