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羅播鄉:荒地迎新生 村民喜增收

村民在花田裡採摘菊花。楊一帆攝
3月13日,走進桂平市萬壽花卉種植有限公司菊花種植基地,大棚裡的菊花生機盎然,競相綻放,爭奇斗艷。村民們有的採摘搬運菊花,有的分揀包裝菊花,有的在護理花苗,在大棚另一側,幾台水泵從水井下抽水往花田裡灌輸。
菊花基地位於桂平市羅播鄉西村村,據村支書陳彩珍介紹,西村村大部分地方屬於丘陵地帶,由於遠離水源,常年缺水,以前村民種一些玉米、花生等作物,都是靠天吃飯。隨著村裡的年輕人陸續外出打工,勞動力缺少,一些遠離村庄的耕地逐漸變成撂荒地。“我們眼前這片菊花基地,已經荒置了十多年,去年,鄉裡引進了這個花卉種植項目,老板通過挖井取水辦法,這片撂荒地重獲新生。”
“天不下雨,向地下要水,我們不能隻靠天吃飯,當時我們就萌生了挖井抽水灌溉的想法。”基地負責人楊德林邊指導村民採花邊侃侃而談。
據楊德林介紹,去年,他通過土地流轉的辦法租用250畝土地種植了這片菊花,當時遇到最頭痛的困難是這個地方遠離水源,缺乏生產用水。經過與鄉黨委、政府和村委共同商量、探討,並會同相關技術人員多次實地調研勘探,最終敲定挖井灌溉的方案。
“我們請來挖井專業隊,先后成功共挖了5口井,每口井可供50畝菊花生產用水,再也不用擔心生產用水問題了。”楊德林說。
昔日荒丘亂草長,今朝沃野稻花香。水乃萬物之源生產之要,一眼井水喚醒一片沉睡的撂荒地,荒置耕地重新發揮它的應有潛在價值。
“清明節前后,是菊花採摘的黃金期,現在每天都有七八十村民在這裡幫忙,預計這批菊花的產值在800萬元左右。”基地負責人楊德林信心滿滿地說,“去年5月份,我們注冊成立了桂平市萬壽花卉種植有限公司,今年春節后,我們在旁邊的陳嶺村又新增簽了300畝用地,現在已經開始挖井和平整地塊,目前,我們公司已在周邊的鄉鎮種植菊花1000多畝。”
村民在修剪菊花。楊一帆攝
有了水源,荒地變良田,實施輪作模式,更讓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為了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該基地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下,實施農作物輪耕輪種的模式,讓更多村民得到更大的實惠。楊德林說:“花期結束后,我們會及時清理、平整好花田,免費提供給村民耕作糧食和經濟作物,收入全歸種植的村民,等村民收完作物后我們再種花卉。”
“我們村裡已經有165戶村民的土地流轉到基地裡,其中脫貧戶就有48戶,村民不僅有地租收入或在這裡打工補貼家用,還可以每年在這裡種上一造糧食或其他經濟作物增加收入,目前,已陸續有村民到村委報名,申請種玉米或馬鈴薯等農作物。”陳彩珍介紹。
“我在這裡打工已經有3個月,每個月能賺到兩三千塊錢。等這批花收完后,我打算在這裡種5畝玉米,預計可收入八千到一萬元……”村民黃奮英邊摘花邊說。
近年來,羅播鄉黨委、政府根據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培育發展種植大戶和種植企業,創新土地整治和耕作方式,著力解決在土地整治和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引導農民創新耕作模式,促進農業增效、企業賺錢、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
羅播鄉鄉長譚旭龍介紹說:“西村村菊花種植基地是我們去年引進的農業產業項目,總投資約1000多萬元,目前已初見成效。下一步,我們將加大農業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繼續盤活土地資源,推行連片承包經營和一地輪作的模式,優化產業布局,擴大產業規模,打造一個集種植、出口、觀光於一體的萬畝花卉農旅產業基地,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楊一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