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黨建引領“穿針引線” 盤活就業“一池春水”
黨員干部走進直播間進行“直播帶崗”。靖西市委組織部供圖 |
清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華西零工市場”人頭攢動。前來求職的群眾盯著大屏幕上滾動的招聘信息尋求工作機會﹔另一旁,黨員先鋒們正耐心地為求職者提供入職咨詢、信息登記等服務。近年來,靖西市緊隨多元化就業發展形勢,巧用黨建“繡花針”,穿起服務“千條線”,精准嵌入“零工市場”建設運營全過程,激活就業服務“一池春水”,引領零工群體從“漂泊”走向“安定”,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而溫暖的力量。
黨旗領航,搭建零工“溫馨港”。走進靖西市鄉村振興就業創業服務市場,一面鮮紅的黨建背景牆映入眼帘。該市場位於易地幫扶搬遷安置點“老鄉家園”。市場籌建之初,黨組織便同步扎根。靖西市委、市政府堅持“一盤棋”統籌,組織、人社、住建、財政等部門協同聯動,雕琢出政策超市、崗位超市、創業超市、接待洽談區、多功能工作區等“三超二區”,一站式涵蓋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創業幫扶、崗位推介、技能培訓等服務,有效化解農村進城勞動者就業難與園區企業用工荒的問題。該市堅持構建完善靈活就業服務網,在育才、農貿、華西、財富廣場4個“零工驛站”設立黨員先鋒崗、文秀先鋒崗,為靈活就業者提供精准服務﹔並打造“15分鐘”家門口就業服務圈,2024年發布就業崗位逾13.8萬個,求職登記人數1244人次,服務1642人次,求職成功807人次,在勞務一線搭建起零工“溫馨港”。
聯企聚能,拓寬就業“高速路”。往昔,靖西企業與零工之間猶如隔著一道無形的牆,信息塞車、對接遲滯,“用工荒”與“求職難”兩難交織。為此,靖西市人社局機關黨委聯合重點企業黨組織,打造“零工黨建聯盟”,將黨建陣地前移至務工一線,今年共組織1817家企業參與,提供近12.6萬個就業崗位,促成7438人就業,企業用工難題迎刃而解。此外,聯盟企業攜手開展“破冰”行動,推出無人機操控、繡球工藝、泥瓦手藝、家政服務等30余班次培訓課程,為零工添技能“羽翼”。今年以來,靖西緊抓“深圳龍崗—百色靖西”勞務協作機遇,不斷深挖“家門口”的就業資源,一方面選派黨建指導員、社區專干深入企業開展“一對一”穩崗補貼、技能補貼等優惠政策宣傳22場次﹔另一方面借助粵桂協作幫扶的東風,發展邊貿落地加工、本土農產品加工等產業,新增就業崗位2200余個,讓進城群眾“洗腳上岸”,從“農田”邁進“工廠”。
護薪暖心,撐起權益“保護傘”。隨著“零工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權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靖西市對此高度重視,不斷健全制度機制、推動政策落地、優化公共服務、多元化解矛盾糾紛,全面保障靈活就業者的合法權益。該市積極落實靈活就業政策,加強“零工市場”的規范化建設,不僅注重提升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還加強法律政策宣傳、用工行政指導和監督力度,引導“零工市場”入駐企業與勞動者依法訂立勞動合同或書面協議。同時,靖西市注重優化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對勞動報酬、職業傷害等形式的勞動糾紛開展“一站式”聯合調解服務,年內協調處理有關矛盾糾紛180余起。今年以來,該市積極促成“零工黨建聯盟”成員企業與保險公司合作,量身定制專屬意外保險套餐,為靈活就業勞動者系緊了“安全帶”,實現參保覆蓋率達90%以上。
靖西市堅持牽牢黨建的“紅繩”,為零工與企業精准“聯姻”,護航“零工經濟”穩健前行,為城市就業注入強勁動力。該市堅持守正創新,推動“零工市場”服務不斷升級,讓每位勞動者穩穩捧住就業的“飯碗”,向人民提交民生保障與城市發展的滿意答卷。(楊小歡 張學超)
來源:靖西市委組織部
“零工市場”專場招聘會。靖西市委組織部供圖 |
“零工”就業者崗前培訓。靖西市委組織部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