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鋼筆畫線條刻畫鄉村生活歷史
玉林師范學院《鬱上金秋——“畫說廣西”玉林卷)系列成果展》在柳州開幕
12月20日,玉林師范學院《鬱上金秋——“畫說廣西”玉林卷)系列成果展》在柳州工業博物館機動展館成功開幕,玉林師范學院“畫”說團隊“以鋼筆畫為媒,用文字為橋”的創作路徑,記載著玉林鄉村地域文化符號,宛如一陣清新藝術之風,吹進了柳州工業文化領域,為當地民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覺盛宴,也為畫說柳州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玉林師范學院校長李偉中致辭。
“畫”說團隊服務地方,智挖玉林鄉村礦脈。團隊成立數十年來,堅持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務地方的理念,堅持學術性、創新性和可讀性原則,已先后出版著作11部,已成功走出一條以“鋼筆畫為媒,用文字為橋”的新道路。團隊的每一部著作背后都凝聚著“畫”說團隊小步的汗水和眼淚,更離不開玉林師范學院校長李偉中“美在鄉村、在地實踐、以文化人”掌舵人的堅守,他用一種歷史的發展邏輯,將人文與藝術結合起來,真正闡釋了文化背后邏輯是厚植於傳統文化,重拾文化自信的構建。鄉土社會作為中國的根基,文字是與主流社會對接的一種主導工具,也是一種文化在地實踐的基本載體,在文字之外,鋼筆畫是玉林鄉村生活歷史保存,成為展現玉林鄉愁文化傳播與生產的形式。諸如在畫說團隊中負責著作配圖的是美設學院副院長張中,他的鋼筆畫線條簡練且富有概括力,每一筆都凝聚著他個人對生活的情感與思考。他的鋼筆畫作品涵蓋玉林各地風土人情、民風民俗以及人文故事等多個方面。
玉林師范學院鋼筆畫在柳州工業博物館機動展館現場一角。
“畫”說團隊跨城共振,推介玉林文化符號。鄉村是一片文化的熱土,當社會變遷的腳步越快,我們愈發需要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從鄉土中尋找源頭並彌補快速迭變中產生的匱乏和缺失,正是因為熱愛玉林這片鄉土,賦予了玉林師范學院“畫”說團隊使命,鋼筆畫展現了鄉村頑強生命力的人文邏輯、精神力量。美設學院書記黃培英說:“張中老師是用鋼筆畫形式,記錄玉林故事美的歷程,這是他的創作初衷,旨在讓更多觀眾在鋼筆畫中看到玉林古老的建筑,看到歲月的沉澱,那些歷經風雨的屋檐、斑駁的牆壁,在鋼筆畫下被生動地還原,無論是蔥郁的山林,還是潺潺的溪流,都被賦予了獨特的藝術生命。”這些鋼筆畫作品詮釋了玉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歷史之美。歷旅學院院長宋永忠說,張中老師以鋼筆畫為媒,搭建起了高校與鄉村溝通的“連心橋”,這是鋼筆畫的靈魂所在。玉林的十字街商貿、高山村的耕讀世家、福綿新區的服裝、玉林容縣的真武閣古建筑等等,都無時無刻傳遞著玉林人傳統生活的氣息。或許是興業縣茶企在專注地制作著有溫度的茶葉,也或許是寒山誕傳統節日裡人們歡天喜地的慶祝場景。這些鋼筆畫畫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建筑描繪,更是對玉林人民生活方式、傳統習俗的一種詮釋,柳州民眾在欣賞這些鋼筆畫作品時,也在感受著玉林的人文魅力,從而拉近了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
“畫”說團隊文化塑城,重視鄉村歷史研究。“畫”說團隊一路走來,從鄉村田野調研到鄉村文化的歷史研究,視角和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關於玉林鄉村文化振興所包含的鄉風文明建設、鄉村道德高地建設、傳統工藝振興、民間文化種子工程建設等問題的思考和研究還將持續,玉林師范學院校長李偉中在學術交流座談會指出:“鋼筆畫是對玉林的建筑歷史、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的保存,關鍵人是活的,房子是不動的,房子裡住了人才有生氣,畫說團隊的使命就是將老房子、古村子昨天的歷史、生活現象用畫與說的形式保存下來,解讀玉林古村落的自然環境和建筑布局,解讀老房子的內外結構和裝飾文化,也就是解讀玉林文化鄉村歷史的演化史。”
柳州市副市長潘展東(中)在柳州工業博物館展覽現場。
柳州市副市長潘展東聽取了“畫”說團隊主要人員匯報交流后指出,在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畫”說團隊鋼筆畫在柳州展出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僅是藝術作品的展示,更是兩座城市之間文化互動的橋梁,它讓我們看到,不同城市的文化可以通過藝術這個紐帶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為繁榮中華文化的大花園貢獻力量,相信在未來,這樣的跨城藝術交流活動會越來越多,願玉林師范學院“畫”說團隊,用“畫”與“說”的形式描繪柳州工業之美、人文之美、歷史之美。(李丙傳)
玉林師范學院“畫”說團隊與柳州工業展覽館工作人員合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