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中華一家親 玉林市交融互嵌建設和美僑鄉

2024年11月04日09:05 |
小字號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親如一家,民族關系十分融洽,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當前,廣西正進一步彰顯擔當,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出積極探索。

為展示廣西推進示范區建設的舉措經驗和先進典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聚焦廣西14個設區市,推出“建設示范區·亮點巡禮”系列報道,講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故事。

玉林市作為廣西最大的僑鄉,立足自身市情,積極實施以僑為“橋”連心工程,在傳承文化紐帶、聚力社區典范、推動玉商玉工回歸等方面持續發力,穩步走在具有僑鄉特點和時代特色的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道路上。

傳承文化基因 厚植愛國情懷

“熱鬧!好看!非常喜歡玉林。這裡文化藝術交相輝映,有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是孩子旅游研學的好地方。”從廣東慕名前來的王女士對玉林市沉浸式的體驗活動盛情點贊。她表示以后有時間還會繼續帶著孩子再次感受廣西絢麗多姿的“三月三”民俗文化。

容縣“古城三月三民俗風情體驗”、陸川縣唱山歌跳竹竿舞、博白縣“展鵬龍獅杯”獅王爭霸賽活動、玉州區民俗巡游、福綿區“背簍球”比賽、玉東新區“潮玩三月三﹒相約游五彩”文化旅游、北流乘坐竹筏與岸邊游客對唱山歌……今年廣西“三月三”期間,玉林市以“壯美廣西﹒多彩非遺﹒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為主題,吸引來自祖國天南海北的各方游客和各族同胞共享“三月三”的文旅盛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134.8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5%。

在“歌飛三月三·春暖僑鄉情”2024年廣西玉林市連線海外華文學校和僑社團活動中,玉州區金港小學、柬埔寨金邊端華學校、老撾沙灣拿吉崇德學校、老撾百細華僑公學的師生,以及柬埔寨潮州會館等僑社團僑商僑領僑胞通過視頻連線,同慶“三月三”,共敘僑鄉情誼,促進海內外各族青少年學生的交往交流。

“我們線上作了文化展演、交流。這種跨越時空的交互增加了學生的見識,讓愛我中華的種子植入每個孩子的心靈,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根鑄魂。”金港小學校長鄧海堅介紹,學校有壯族、京族、布依族、苗族、瑤族、侗族等19個民族的學生,通過“玉僑子午線”平台與海外視頻連線對學生來說是特別的體驗。

柬埔寨潮州會館副會長林漢杰認為,華文學校作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對於培養華裔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與祖籍國的聯系從未停止過,我們還派出6位老師赴雲南大學參加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我們又與廣西玉林的小學舉行慶祝‘三月三’線上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弘揚和傳承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又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林漢杰表示,“以后,我們還要舉辦更多的聯誼活動,讓更多的華裔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增進彼此的了解。”

2024年,玉林市組織全市中小學主動對接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學生,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雲連線”活動20余場次,參加學生3萬多人次。這些活動如同一條條堅實的紐帶,增強了各民族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深植全市師生和廣大青少年心中。

激發文化認同、喚醒鄉土意識。近年來,玉林還充分挖掘了桂南採茶戲、州珮功夫、玉林八音、玉林羽毛畫、玉林茶泡、博白芒編、舞獅、龍舟等玉林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賡續玉林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僑鄉文化、玉商文化等,擦亮玉林獨特精神標識。這一舉措,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進一步激發了玉林市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積極性、主動性。

聚力鑄典范 社區互嵌促團結

日前,玉林市玉州區南觀社區第四網格的一位居民在網格微信群反映,轄區一戶居民家中冒出濃煙,疑似起火。收到群眾的反映情況后,南觀社區立即啟用“服務群眾十分鐘”機制,協同熱心居民,確定起火房屋地址和屋主,立即撥打119報警,並組織社區干部、網格員帶上滅火器趕到現場,協助消防部門將明火扑滅,有效挽回居民群眾的損失。

“好在社區干部和網格員跑得快,幫忙救火,要不然房子就沒了!”家住玉州區南觀社區第四網格的譚阿姨心有余悸地說。

“南觀社區是典型的老城區。我們在廣泛征求民情,吸取民意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社區網格化建設,同時把黨組織建立在網格上,依托網格化管理成功打造‘10分鐘服務圈’。”南觀社區黨委書記周霜說。

南觀社區居住著漢、壯、苗、瑤、滿、回、垌、土家等多民族同胞。南觀社區“10分鐘服務圈”主要是通過建立網格居民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服務熱線等信息服務平台,主動亮身份、亮承諾、亮碼辦事,實行服務群眾十分鐘到位、十分鐘受理、十分鐘答復、十分鐘到場的“10分鐘服務圈”網格服務模式,打通服務基層群眾脈絡,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同時,南觀社區還採用小巷議事會、“支部+網格+小院”模式,創建“相約星期五”“和書記聊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心小院”“議事角”等議事平台。

進街區、巷道、小院聽民聲、解民憂。居民圍坐一起,交流探討社區環境提升、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問題,共商解決方案,讓各族群眾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形成“有事多商量、眾人事眾人商”的民族團結氛圍,進一步擴大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陣地。

“針對多民族散雜居的特點,我們將社區分成了7個網格,都分別建立了網格微信群。我常常跟同事們講,把每個居民都當做自己的家人,遇到困難,換位思考,想辦法克服,問題就一定能解決。我們要讓社區成為各族群眾最幸福的家園。”周霜說,因為工作人員服務精准、精細,居民們都很支持社區的工作。

對各民族群眾的包容和溫暖,已經成為眾多外來人員在廣西各個城市扎根發展的最大動力。

趙鳳音是來自百色市右江區的一位壯族同胞,2008年大學畢業就到了玉州區玉城街道南觀社區,2009年在這裡結婚定居。剛來玉林的時候,因語言不通難以融入當地,工作也沒著落。南觀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積極幫她申請創業資金、解決生活難題。

“我切身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也逐漸參與社區組織的包粽子、品美食等活動,還加入了社區的藝術團。”趙鳳音高興地說,后來社區招聘網格員,她就去競聘了,成為了一名社區工作者。街坊鄰居遇到小矛盾小困難都喜歡找她調解、幫忙。

像南觀社區這樣管理模式的社區還有很多。玉林市屬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有38個民族成份,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0.99萬人,佔全市總人口1.48%,全市178個城鄉社區均呈現多民族互嵌融居狀態。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富共享、共建共治”。各個社區順應各民族人口大流動、大融居的新形勢,推動各民族群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構建互嵌式社區,打造讓各族居民“有幸福感”的社區環境。

玉商玉工回歸 實現雙向奔赴

“早就渴望回到老家了。這裡工作穩定,環境宜人。”廣西漢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小黃感慨,“在家門口上班,收入與之前在廣東差不多,還能照料老人和孩子,一家人終於得以團聚。”

今年年初,作為玉林市玉商回歸產業園福綿智能家電燈飾制造分園的首批回歸企業,廣西漢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迎來眾多應聘試工者。現場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正是玉林市動員玉工回鄉的生動縮影。

“公司的業務已經拓展到東盟國家了!我們對完成預定目標信心十足。”廣西漢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漢光言語篤定,“我們在玉林實現了從無到有。無論是稅收優惠、資金扶持,還是土地供應、人才保障,玉林市都全心全意為玉商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樹高千尺不忘根。2024年全球玉商發展大會、玉商玉工回歸一周年總結交流會暨鬱品發布會相繼召開,海內外玉商玉工代表齊聚玉城敘鄉情、談合作、尋商機、謀發展。

“家鄉發展機會也很多,希望找到一份稱心工作,不想再往外跑了。”這是不少回歸玉工的心聲。

“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盛會,它不僅承載著玉商對未來的憧憬與夢想,更是我們攜手共進、共謀發展的重要契機。”

“無論我們身處何方,玉林永遠是我們的根與魂。讓我們並肩攜手,共創玉林更加美好的未來!”

…………

邁進新時代,玉商玉工們正躍躍欲試,蓄勢待發。

玉林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44.6萬戶,佔全部市場主體總量的97.7%,總量位居廣西第二。2023年以來,玉林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研中了解到,玉林在外經商務工人員有160多萬,海外僑胞220多萬,數量均居廣西之首。

玉林市把推動玉商玉工回歸作為“一號工程”頂格推進,讓回歸玉商玉工和外來企業、各族務工人員“進得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雙促進”的新路徑,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交往、交流、交融的“雙向奔赴”。

據玉商玉工回歸專班辦公室(玉林市委統戰部)統計,短短一年時間,玉林市交出一張振奮人心的“成績單”:全市累計引進玉商回歸項目422個,總投資772.24億元,帶動玉工回歸5.25萬人﹔各縣(市、區)及各開發園區的玉商回歸產業園相繼開工建設,已開工項目318個,竣工投產項目150個。(唐穎欣、黎匯林、銀濤)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