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盾單位展擔當 “頭雁+能人”促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賦能定點幫扶縣產業發展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充分發揮定點幫扶后盾單位作用,依托行業部門職能優勢,深入實施“一村一頭雁,一屯一能人”計劃,為天等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人才引擎。目前,該縣培育發展有種植、養殖、勞務等多個領域的頭雁、能人362名,覆蓋全縣13個鄉鎮125個村(社區),推動了肉牛、水稻、水果等特色產業健康發展,帶動2.7萬余戶農戶增收致富。
突出高位統籌,鍛造隊伍強支撐。一是謀定目標明思路。結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牽頭實施的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和“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將“一村一頭雁,一屯一能人”計劃列為定點幫扶天等縣重點目標任務,力爭為每個定點幫扶村培育至少1名國家級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和1名致富能人。截至目前,11個定點幫扶村已培育國家級“頭雁”15名、致富能人64名,初步形成了培育一人帶動一片的發展格局。二是選精派強引方向。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堅持按照“專業對口、經歷匹配”原則,深入調研分析定點幫扶村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需求,精准選派15名年輕干部到天等縣開展駐村幫扶,讓鄉村振興最緊缺、最急需、最適宜的人才資源向鄉村一線匯聚。天等縣也擇優選派了68名涉農專業干部擔任駐村干部,利用駐村干部“橋梁”作用充分調動選派干部所在單位資源力量,形成強大合力,確保發揮幫扶最大效能。三是上下聯動夯基礎。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建立定期下沉、動態聯系幫扶制度,廳主要領導每年至少調研指導3個定點幫扶村,每季度至少有1名廳班子成員到村調研、協調解決問題。通過深入一線調研“把脈問診”,協調解決產業發展難題10多件次。天等縣將實施“頭雁+能人”計劃納入全縣駐村幫扶工作重要內容,推動分管聯系縣領導和各職能部門負責同志開展實地專題調研15場次,幫助解決產業、人才培育等有關問題6個。
注重用足資源,做優環境提能力。一是抓實技能提升。開展“拜行家、宣政策、物人選、育能人”活動,多方引、精心選,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駐村干部結合村屯產業發展實際,充分發揮后盾單位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通過開設“田間實戰課堂”,組織專業骨干到田間地頭提供現場技術指導,帶領產業人才“上手學”,進一步提升技能水平。二是抓實聯培共育。組織自治區農業農村系統73個黨支部與11個定點幫扶村黨組織開展聯建共建,推動黨員干部下沉村屯開展農技培訓、政策宣講等活動,及時解決群眾種植、養殖方面難題20余個。整合培訓資源,安排44名產業致富帶頭人和農村待業大學畢業生參加自治區青年農場主和農業經理人培訓班,為鄉村發展培育儲備更多產業人才。三是抓實產業配套。緊密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和肉牛養殖飼料需求,創新實施“秸稈青儲變肉”工程,建立秸稈收儲、加工、銷售社會化服務機制,探索培養“職業收草人”26名,打造秸稈回收再利用示范基地2家,去年以來累計收購秸稈近30萬噸,產值超1.2億元,幫助農民群眾直接增收超6000萬元。強化資金支持保障,推動銀行落實助農貸款2067.85萬元,有效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短缺、設備不足等難題。
聚焦抱團發展,發揮作用促振興。一是組建產業鏈黨建聯盟。充分發揮駐村隊伍“內引外聯”作用,以駐村工作隊為樞紐,牽頭整合產業鏈上黨員力量,有效實現駐村工作隊、村級黨組織、股份經濟聯合社、頭雁能人多方共建,輻射帶動4000余戶農戶參與種養,促進群眾持續增收。以擴大數量、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為目標,集聚肉牛產業能人抱團發展,推動全縣肉牛存欄從2023年初的12.08萬頭增加至13.91萬頭,存欄量居崇左第一、全區第三。二是培育縣域名特優品牌。積極推動建成廣西第4家肉牛屠宰場,引進牛肉加工企業制作牛肉干、牛肉丸等產品,打造“天等黃牛”“天等椒香牛”等優質品牌,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品牌支撐。三是拓寬營銷渠道助農增收。充分發揮駐村干部“領頭雁”作用,整合35名農村電商從業人員組建電商銷售團隊,在電商平台開設農特產品商鋪,與天等縣天鴻集團等企業合作開展電商業務,通過“直播+短視頻+展銷”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幫扶群眾銷售桂花梨、百香果、紅薯等農特產品130萬多斤,銷售額近300萬元,進一步破解特色農產品銷路難題。(黃樹叢、農世繁、趙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