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攜手進,一江潮水向未來”
防城港繪就邊疆民族團結新畫卷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親如一家,民族關系十分融洽,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當前,廣西正進一步彰顯擔當,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出積極探索。
為展示廣西推進示范區建設的舉措經驗和先進典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聚焦廣西14個設區市,推出“建設示范區·亮點巡禮”系列報道,講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故事。
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邊境旅游示范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等國家級榮譽……這些傲人成績都來自於一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一半的美麗濱海城市——廣西防城港市。
在這裡,從文化傳承到邊疆治理再到生態保護,各族群眾共同團結奮斗、共享繁榮發展成果,如石榴籽般緊緊相擁,共同描繪出一幅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的民族團結新畫卷。
少年護界碑 愛國火炬代代傳
防城港市地處祖國“南大門”,漫長邊境線上,庄嚴神聖的界碑屹立。
防城港市防城區那良鎮灘散國門小學,位於中國西南中越邊境,背靠十萬大山,中越新立1346號界碑距學校直線距離不足400米。這是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體的學校,現有壯、漢、瑤、京等民族學生600多人,少數民族學生佔半數以上。在這座與鄰國隔河相望的國門學校,孩子們上下學時常路過界碑。
灘散小學校長廖遠彬介紹,從2001年起,學校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中國界碑為切入點,組建了由各民族學生組成的護界碑小隊,並聘請駐地官兵擔任輔導員。以護界碑活動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愛邊疆、守邊疆、固邊疆的教育,開啟了創建護界碑品牌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護界碑分隊小旗手廖秦國是灘散小學五年級學生,也是廖遠彬之子。從二年級起,他便加入護碑隊。
為何讓兒子入隊?廖遠彬回答:“必須后繼有人嘛!少年強,則國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灘散小學的堅持下,這支小小護碑隊,也將這份愛國情懷傳承到了第23代學子的心中。小隊員們舉著隊旗,唱著護碑歌,擦拭界碑,為界碑描紅,在界碑前聆聽革命前輩或駐地官兵、警察等講述界碑故事。
一次次的護界碑活動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孩子們的愛國熱情、民族團結進步之心,也為這座邊境城市增添了一抹耀眼光芒。
在灘散小學的帶動下,防城港市35所邊境學校近2.5萬名少先隊員先后加入到“護界碑”隊伍中。
因工作成績突出,2024年9月,廖遠彬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近年來,防城港市還涌現出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十萬山派出所、“全國學雷鋒活動先進集體”平木村“十姐妹”、“全國愛國戍邊楷模”陸蘭軍、“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黃永騰等一大批愛國戍邊、愛崗敬業、民族團結的先進典型。防城港市和四個縣(市、區)均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共建共治 邊疆穩定保平安
行走大美邊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這真的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好地方,是山水相連、民心相連的典范。”在“道中華”邊疆行2024特別活動——“曼行國道·219”啟動儀式活動中,著名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作為特邀嘉賓,對東興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海陸邊境線89公裡。作為我國海洋民族——京族的最大聚居地,與越南北方最大經濟特區芒街市僅一河之隔,是我國通往越南乃至東盟國家最便捷的海陸通道。
獨特的區位優勢與邊關風情,使東興市成為中越旅客暑期跨境游首選。東興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流量達2萬人次,一躍成為我國陸路邊境最活躍的口岸之一,人員流動性大、成分復雜,管理壓力日益增大。
為更好解決治理問題,東興市建立“基層黨建+社區(村屯)警務+網格化綜合治理”模式,構建“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邊疆事務治理機制,在京族聚居區創建“哈亭調解”模式,引導各族群眾積極參與邊疆民族事務治理。
“哈亭”是京族群眾祭祀奉祖、商定要事的館宇,在京族人民心中地位庄重嚴肅。東興市法院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依托“哈亭”設立調解室,組建“哈亭”調解隊,探索以“民俗+法理”為主要形式的“哈亭”解紛工作法,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有效維護了民族團結與邊疆安寧。
“30年來,我們兩家因為這3間瓦房吵了好幾次,能幫我們解決嗎?”因房屋歸屬糾紛,年事漸高的莫大爺將自己的同宗兄弟告上法庭。
東興市江平鎮法庭庭長馮建華了解情況后分析道:“原被告都是京族群眾,且是相鄰親戚,如若貿然判決,很可能激化雙方矛盾。”
為此,江平法庭聯合江平司法所、綜治中心等多個部門開展調解。以哈亭調解室為依托,邀請熟悉京族三島情況且會說京族話的特邀調解員,採用席地而坐、共話家常的調解形式,將京族“寄賴”“對屐”等優秀傳統法治文化元素融入調解過程,在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習俗基礎上進行調解。歷經半年,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親情關系得以修復。
向“海”而興,沿“邊”而治,以“少”促和。防城港市在京族聚居區創建的“哈亭調解”模式,有效引導了各族群眾積極參與邊疆民族事務治理,確保民族事務治理在祖國“南大門”法治軌道上高效運行,守護邊疆穩定平安。
近年來,防城港市始終緊扣“邊”的資源要素,充分利用“邊”的優勢,不斷深化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以101公裡陸地邊境線、538公裡海岸線為主軸,以163個邊境自然村屯黨組織為陣地,打造邊境沿線黨建示范帶和“黨政軍警民強邊固防”示范帶,共建共享邊疆穩定平安家園,切實保障邊疆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不斷鞏固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寧的良好局面。
未來,防城港市將在黨的帶領下,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實現邊民富、邊關美、邊防固,讓這顆南國邊陲明珠更加璀璨奪目。(陳思宇、黃元武、銀濤)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