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行業

百色市供銷社系統積極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

2024年09月20日11:0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百色市供銷社系統依托百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明確農業品牌發展定位,全面加強農業品牌、服務品牌、流通品牌建設,推進農業品牌全產業鏈發展,取得良好成效。

大力培育農特產品特色品牌

全市供銷社系統結合地方特色和優勢產業,樹牢品牌發展理念,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証工作,培育了以百色市供銷社“百供臻品”、凌雲縣供銷社“凌韻”品牌、靖西市供銷社“蓬泉靖西大香糯”、西林縣供銷社烤煙產業等為代表的供銷公共商標,提高供銷社農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百色市供銷社下屬農產品公司主推品牌“百供臻品”,包含大米、山茶油、礦泉水、姜茶等50余款農特產品。靖西市供銷社創建的“蓬泉靖西大香糯”,2017年通過國家商標認定,2023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凌雲縣供銷社2021年11月注冊“凌韻”供銷品牌以來,打造供銷茶、供銷水、供銷糧油等系列產品,目前銷售額已達380萬元。

大力推進營銷服務平台建設

全市供銷社系統以直屬企業為經營主體,不斷提升農產品流通服務能力。截至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共打造農產品展銷中心(館)7個。百色市供銷社按照百色市委、市政府統一打造百色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戰略部署,打造了“百香百色農產品展銷館”,為百色市優質農產品提供集中展示地,同時開通了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模式,以便捷的服務、優質的農產品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凌雲縣供銷社利用中廣核集團幫扶資金200萬元開發閑置資產建設凌雲縣鄉村振興農產品展銷館,加強與中廣核、中糧集團等央企合作,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結合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右江區供銷社打造“右江供銷社為農服務平台”,吸引大愣、龍川、泮水等多個鄉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廣西百色鮮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百色宏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入駐。2024年平台訂單配量突破8000單,日平均配送量30余單,惠及周邊16個小區、1萬多居民,為進一步豐富居民的“菜籃子”貢獻供銷力量。

大力培育農產品市場主體

全市供銷社系統通過培育市場主體,創新市場經濟業態,加快建設供銷社現代流通體系。一是強化培育農產品流通供給主體。全市供銷社系統把加快社有企業建設作為推進供銷合作社“二次創業”的突破口和服務“三農”的助推器,大力推進系統資源整合,加強聯合與合作,採取多種方式培育社有龍頭企業。目前,市供銷社本級組建了百色供銷集團,12個縣級社已全部建立社有資產管理公司,以此打造社龍頭企業。全市供銷社系統培育全資控股農產品經營企業12個,組建了有系統內外55個成員企業的“供銷聯盟”和有17個成員的市級宏鼎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提高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二是加大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依托系統流通骨干企業和縣域流通企業等,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為鄉鎮綜合超市、農村綜合服務社提供專業化配送服務。通過發展壯大基層供銷合作社引領帶動農村綜合服務社(中心),為農民提供更高質量的生產生活服務。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共有農資、農產品、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等經營企業77家、農產品交易市場1個、農貿市場2個、農產品經營網點21個、商超85個,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大力拓寬產銷對接流通渠道

全市供銷社系統堅持以農產品產銷對接為重要抓手,不斷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線上,以“832平台”為重要抓手,發揮政府採購平台功能,進一步促進百色農副產品融入全國大市場。截至7月底,全市共組織引導385家經營實體進駐“832平台”,在售商品3307種,2024年1-7月銷售額7600多萬元,2020年平台上線以來累計銷售額7.26億元,入駐企業和交易額均名列全區第一。線下,則積極搭建銷售平台,充分利用春節、“廣西三月三”等節慶假日和地方主導農產品集中上市時節開展“廣西供銷大集”活動,以現場展示展銷、電商直播等多形式推介百色優質農產品。截至7月底,全市供銷社系統共舉辦“供銷大集”(含電商直播)223場次,參加企業、專業合作社483家,總交易金額2336萬元。2024年8月,組織全市10個脫貧縣消費幫扶企業參加2024年粵桂協作消費幫扶產銷對接活動暨廣西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共甄選13家企業,133款產品參展。目前已落實5個農產品採購項目,採購簽約金額達4620萬元,有力助推百色名特優農產品出桂入灣、走向全國。

大力推動農產品儲藏配送

全市供銷社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統籌推進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工作部署,通過加大對農村物流配送、農產品倉儲保鮮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一是優化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整合多方資源,大力推行統倉共配,提高配送效率,實現農村物流降本增效。目前,全市建設縣級物流配送中心10個(含在建),中心鄉鎮物流中轉站85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796個,基本實現了快遞“村村通”“天天送”和農產品及時出村進城。二是健全農村冷鏈物流體系。以“百色一號”冷鏈集配中心為主中心,構建“1個市級冷鏈物流集配中心+12個縣級冷鏈物流集配中心+N個產地保鮮倉(地頭冷庫)+N個移動冷庫”的市、縣、鄉、村四級農村冷鏈物流網絡布局。目前,全市建成市級骨干冷鏈集配中心1個,縣級冷鏈物流集配中心12個,各類保鮮庫421個,總庫容80萬立方米,冷藏車(移動冷庫)486輛,實現各縣(市、區)及邊境口岸與中歐班列、“百色一號”專列有效銜接。(陳思林)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