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變通途 巨龍連山海
——三條鐵道線更迭升級見証黔桂大通道百年巨變

初冬時節,河池南丹,天空如洗,景色如畫。
12月7日,來到黔桂鐵路拉易回龍道,群山巍峨,如屏似壁。通過無人機視角,可以看到山巒蜿蜒起伏,老黔桂鐵路鋼軌雖已拆除但路基仍在,線路從山腳沿著山腰蜿蜒盤旋,拐出一個“U”形彎道。因首尾在一處遙相呼應,被稱為“回龍道”。
1995年,老黔桂鐵路列車穿山而過。蔣建雄攝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經過此地時,在游記中寫道:“其石極嵯峨,其樹極蒙密,其路極崎嶇,黔、粵之界,以此而分,南北之水,亦由此而別。”而廣西與貴州間的交通,自古就流傳著一句民謠:“船到止,馬到死,人到打擺子。”
如此惡劣的交通自然條件下,鐵路成為沿線老百姓至為重要的出行方式。1958年12月,老黔桂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國鐵南寧局管段從柳州至鼓裡的310公裡線路,被稱為“西線”。其中金城江至麻尾間151公裡線路,這裡匯集4個全國鐵路之最:曲線最多,曲線夾直線最短,線路坡度最大,沿線的山峰最多。“一裡四個坡,彎道隧道多,鐵路穿山走,火車雲中過。”鐵路職工中流傳的順口溜成為老黔桂鐵路的真實寫照。經專家測定,這是一條不能列入等級的“等外線”。
2004年,老黔桂線拔貢橋。蔣建雄攝
環境惡劣加之建設技術差,線路養護工作之艱難可想而知。由於彎道和坡道多,線路質量先天不足,加上落石、塌方頻繁,鐵路運營維護成本和難度居高不下。然而,扎根西線的數千名干部職工,卻創造了連續5年無責任行車重大、大事故的優異成績,相繼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作專題報道,被譽為“神奇的西線”和“柳鐵線的脈搏”。
為了保障這條西南通向沿海唯一大通道的安全暢通,歷代西線人數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區,恪盡職守,吃苦耐勞,孕育了“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西線精神,激勵和鼓舞更多人堅守西線、接續奮斗。
1993年,梁增仁來到老黔桂鐵路拉易線路工區,負責這段鐵路的維修養護工作。“急彎和陡坡,導致病害屢治不止,火車一過,鬆動的枕木打在鋼軌上,就像彈鋼琴。”站在拉易回龍道上,看著自己曾經奮斗過的地方,現任柳州工務段金城江線路車間黨總支書記的梁增仁感慨萬千,回龍道區段最小曲線半徑隻有171.4米,最大坡度卻高達29‰。在老黔桂鐵路的火車司機間更是流傳著一句話:“能開拉易回龍道,就能開全國任何一條鐵路!”
1995年,老黔桂鐵路瑤寨車站旅客正在上車。蔣建雄攝
由於坡度大,車子重壓以后,線路的幾何尺寸變化很快,鋼軌磨損嚴重,每隔兩三年就要更換一次。“最怕的就是換軌,根本沒有機械,全靠人工用撬棍撥,鋼軌是25米的短軌,20個大漢干一天也換不到300米。”線路養護,讓時任班長的梁增仁頭疼不已。“這還是家屬送飯到工地的情況下。”梁增仁補充道,這裡的勞動強度成為全局最高的工區之一。
線路途經延綿不絕的大石山區,石漠化嚴重,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經濟落后。西線人艱苦奮斗、堅守奉獻的精神與暢通無阻、安全運行的客貨列車,構成了壯美廣西建設征程上一道亮麗風景線。
2009年1月9日,黔桂鐵路改造工程竣工后,一舉摘掉“等外線”的帽子,成為國家I級電氣化線路。改造后的新黔桂鐵路淘汰了六甲經拔貢、側嶺至南丹段老線,比原線路縮短119公裡,黔桂兩地的旅客列車運行時間從14小時縮短至5小時,貨物列車牽引定數從1500噸提高到3800噸,成為黔桂間最快捷的運輸大通道。
2023年,一列貨物列車從新黔桂鐵路六甲龍江橋經過。封榮權攝
新黔桂鐵路通車,兩地時空距離大幅縮短,讓兩地人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西線人的工作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鋼軌都換成了長軌條,線路質量提升了,維修周期拉長了,勞動強度降低了,職工們幸福感滿滿!”梁增仁欣喜道,“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線路養護機械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逐年提升,3小時就能換1000米鋼軌!”
告別黔桂鐵路,記者來到貴南高鐵環江站,“山水映城”的站房恢弘大氣,三五成群的老百姓正在參觀游覽。2023年8月31日,對於黔桂兩地人民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天。這一天,連接黔桂兩地最便捷的交通大動脈——貴南高鐵全線開通運營,黔桂大通道實現質的飛躍。“高鐵開通那天,車站人山人海,現在三個多月過去了,每天都有老百姓來車站參觀。”環江站代理副站長韋祖興興致勃勃地說。
韋祖興曾在老黔桂鐵路鼓裡站工作。“秋冬季節,山區就斷了水,全靠水槽車送水進山,大冷的天,工友們就在水槽車下洗冷水澡。”韋祖興感慨道,整個山區都缺水,老百姓也依靠水槽車的水維持生計,因此人們對鐵路有著濃厚的感情。
動車組列車飛馳在貴南高鐵上。林鶴攝
“今天我們特意從宜州自駕車過來看高鐵,看了河池西站,又來看環江站。”河池市宜州區高級中學退休教師張樹葵說,我們經常坐火車出行,周游全國,以前沒有高鐵,要到柳州轉車,很麻煩,高鐵通了,就方便多了,說走就走!
得益於高鐵分流,黔桂鐵路運能得到極大釋放。“黔桂鐵路每減少1對客車,就可以增加1.3對貨車的運輸能力。”國鐵南寧局運輸部運輸分析科工程師韋炳樂說,貴南高鐵開通后,有效提升了既有黔桂等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線通道鐵路干線的貨運能力,整體提升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行效率。
被稱為“西南大十字”的貴州和被中央賦予“三大定位”使命的廣西,都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普速鐵路到高速鐵路的飛速發展,人們出行越來越便捷,鐵路職工的工作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黔桂大通道被重新定義,兩地時空距離再次縮短,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融互通變得更加緊密,為貿易、產業合作和投資帶來了無限機遇,給黔桂兩地的交流合作注入了澎湃動力。
動車組列車飛馳在貴南高鐵上。覃曉平攝
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再到高鐵動車、復興號,從人滿為患的綠皮車到寬敞舒適的智能動車組,從慢火車的悠悠前行到如今高鐵動車的縮地成寸、朝發夕至。山還是那座山,海還是那片海,城還是那座城,黔桂間這條鐵路大通道的發展變化,反映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鐵路發展史,見証了廣西鐵路從路網末梢到區域樞紐、國鐵南寧局從普鐵小局到高鐵大局的奮進征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時代西線人勇擔時代重任,弘揚“西線精神”,堅守奉獻、激揚青春,為黔桂大通道的安全暢通保駕護航。(王勇 封榮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