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探索八角“一樹多收”復合經營模式

百色市林科所科技人員指導大楞鄉進行八角綜合改造后,枝頭碩果累累。廣西林業局供圖
八角作為廣西重要的特色經濟林木之一,近年來,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不少農戶對八角種植的態度忽冷忽熱,也影響到了八角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為應對不利局面,2017年以來,廣西百色市林科所積極探索八角復合經營,通過低效林改造、採用果葉兼用種植模式,以及在八角林下套種中草藥草珊瑚的科學有效辦法,幫助農戶實現八角種植一樹多收,推動八角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科技強基:低效林改造獲高產
八角市場價格波動,大約10年一個周期。2014—2023年間,八角鮮果價最低時每公斤約4元,高峰期漲到每公斤32元。
2017年3月,作為廣西農村科技特派員,百色市林科所高級工程師陸榮民進駐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羅甫村。大楞鄉地處大山深處,當地有種植八角的傳統,漫山遍野種滿八角樹,全鄉八角林約有10萬畝。受前些年八角市場低迷影響,多年來村民疏於對八角林的打理,以致大多數八角林炭疽病嚴重。放眼望去,山坡上林子黑黢黢一片,許多八角樹落葉嚴重,隻剩下了光杆,不少樹已經枯死。
陸榮民開始擔任大楞鄉羅甫村農村科技特派員那年,恰逢八角市場價逐步回升。陸榮民心想,這麼好的八角林資源,村民不願撫育,就很難挂果,那麼隻能看著銀子變炭。他走村入戶做村民思想工作,鼓勵他們重新撫育,自己願意指導他們用科學方法對八角林進行綜合低改,可村民始終不為所動。
陸榮民決定用事實說話,讓村民眼見為實。2017年底,他先找到羅甫村三湘屯黃妙麗,讓她先嘗試加強撫育、綜合改造自家低產八角林。黃妙麗是村兩委干部,容易做通思想工作。接著,又跟她一起發動4戶村民參與。
同時,為支持村民綜合改造自家低產八角林,陸榮民向百色市林業局申請價值2萬多元的農藥,又向右江區科技局申請300噸肥料,科學指導5戶村民對自家的300多畝低產八角林進行綜合改造。次年,八角林病虫害得到遏制,絕大多數老樹紛紛長出新葉,不少樹開始挂果。村民老陸家30畝原本拋荒的八角林,收入1萬多元。
雖說低產八角林綜合改造初見成效,可村民還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不願投入資金和人力。陸榮民認為可能是低改效果和經濟效益還沒達到村民的心理預期。於是,再次找到黃妙麗,鼓勵她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續投入資金和人力,持續加強撫育和綜合改造。
黃妙麗在陸榮民為其爭取廠家贊助價值9000元農藥的基礎上,她自投1萬元購買肥料,再動員外出打工的老公返鄉,全家齊心協力投入勞力,除草、疏伐、施肥,對自家30畝八角林繼續加強撫育、低產改造。2020年,黃妙麗家30畝八角林終於迎來豐收豐產,收獲八角鮮果超過6000公斤,加之趕上八角價格上漲,鮮果均價每公斤超過30元,黃妙麗家八角收入約20萬元。
5戶農戶改造低產八角林獲豐收豐產的事實,激起了村民加強撫育、綜合改造八角林的熱情。如何引導更多村民對八角低產林進行科學改造,成了百色市林科所的新任務。
百色市林科所爭取廣西林科院合作支撐,在村委會議室開辦培訓班的同時,還將八角林開辟成實操課堂,手把手教授村民科學施肥、施藥、換冠嫁接等操作方法。
近年來,大楞鄉村民發展八角產業熱情高漲,村民紛紛自發對自家八角林加強撫育、低產改造。目前,大楞鄉八角林加強撫育、綜合改造面積超過9萬畝,約佔全鄉90%。
改變思路:果葉兼用一樹雙收
商人張東林長期從事八角收購,深諳八角市場變化之道。眼看八角市場回暖,他准備抓住機遇大干一場。2020年10月,張東林承包百色市德保縣國營紅坭坡林場2000多畝八角林,承包期至2028年。
在經營八角林過程中,張東林發現,種植八角比收購八角復雜得多,即使同處八角產業鏈,從收購環節轉型到種植環節,也讓他有種“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常常力不從心。
2020年底,張東林偶爾聽說百色市林科所在右江區大楞鄉羅甫村開培訓班,為村民講授八角科學種植技術,他馬上拉上3名同事,驅車5個多小時趕到羅甫村。聽完培訓課后,他茅塞頓開,誠懇邀請百色市林科所到他的八角種植基地指導與合作。
八角市場價格波動大,種植戶對八角林的態度忽冷忽熱,很不利於八角種植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然而,茴油作為大宗香精材料,國際價格長期比較穩定,而八角枝葉正是熬制茴油的重要原材料。多年來,百色市林科所科研人員一直在思考,能否通過果葉兼用的模式,保障種植戶穩產穩收。
2022年7月,百色市林科所與張東林合作,在他的種植基地建成60畝示范林,其中35畝進行綜合撫育,15畝進行嫁接換冠,還有10畝進行果葉兼用經營實驗。
百色市林科所對果葉兼用八角林進行疏伐,每畝留約50株,其中10株作為果用,其余都作為葉用。在撫育管理方面,適當進行調整。如在為葉用樹施肥時,加重氮肥的比例。經實驗對比,果葉兼用八角林每畝年純收入約6000元,果與葉的純收入分別約3000元。同時,張東林發現,果葉兼用模式不但可以調整果與葉的經營側重比例,以應對八角果的市場價格波動,而且,在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張東林八角基地所處區域雨水少,比較干旱,不容易保花保果,葉用樹能更好地避開氣候因素影響。加上葉用八角樹不需保花保果,管理起來更加簡單容易。
嘗到甜頭的張東林,決定自投資金擴大果葉兼用八角林經營面積。百色市林科所試點實驗初見成效,計劃擴大范圍和規模,進行持續實驗。
百色市林科所所長岑紹榮表示,如果實驗成功的話,希望果葉兼用八角種植模式能廣泛推廣應用,幫助種植戶們靈活應對八角果市場價格的波動,促進八角種植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套種草藥:應對八角市場波動
八角種植不但要應對八角果市場價格下跌風險,還要應對異常天氣變化。百色市林科所科研人員不斷思索,希望能找到一個兩全之策。他們在山區長期調研過程中發現,在大楞鄉的山嶺間,野生草珊瑚長勢茂盛,且藥用口碑很不錯。於是,動員那花屯種養合作社在八角林下套種中草藥草珊瑚,開辟新的增收渠道,為應對八角果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一份保險。
2018年8月,那花屯種養合作社在本村扶貧后援單位的支持下,獲免息借款68萬元,用於購買草珊瑚種苗,在八角林下套種中草藥200畝。次年,草珊瑚莖葉收割,每畝產量約1噸,按市場價每公斤2.4元,八角林套種中草藥畝增收約2400元。
大楞鄉那花屯村民黃秀芬家有300畝八角林,基本全部淪為低產林。2018年8月,在百色市林科所的技術支撐下,對其中150畝進行綜合改造。八角增產增收迅猛,2019年收入超過5萬元,2020年收入超過50萬元。
2020年是黃秀芬家八角林進行綜合低改的第3年,恢復樹勢的八角林裡,枝頭挂滿青嫩的幼果,將許多樹枝壓得下垂。看著滿山的八角幼果,黃秀芬心裡估算,收入過百萬元應該沒有問題。孰料,一場殘酷的冰雹,讓她措手不及,毫無應對之策。不過,幸好林下套種的草珊瑚,又增加了幾十萬元收入,當年八角雖然減產,收入卻基本沒減。
“八角林下套種草珊瑚容易管理,一年種多年收。頭年種下幼苗,以后每年收割莖葉,隔年開春,又萌生新莖葉,能連續收割多年。”黃秀芬說,八角林套種草珊瑚后,還節省了除草的成本。
張東林看到那花屯村民在八角林下套種草珊瑚成功后,結合自己八角種植基地的地理條件,在林下套種中草藥板藍根,也獲得成功。他種植板藍根,種一年收三年,前兩年收割莖葉,第三年收獲全株。第三年收獲莖葉和根部,產量更高,價格更好。算下來3年每畝純收入約5000元,年均每畝純收入1600多元。自己的2000多畝八角林收入頗豐,張東林如今發展八角產業的信心更足了。(王勇 蔣林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