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區:“三微三促”推動小區治理更優質

貴港市港南區堅持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等基層治理要求為指引,深入開展黨建引領網格管理“紅格善治工程”,推動黨建引領向小區治理延伸,凝聚“微力量”、建立“微秩序”、完善“微服務”,讓小區管理更加有效、居民生活更加舒心。
健全組織體系,“微力量”促成小區治理“大合力”
一是建強“三級組織”縱向鏈條。推進“格上黨組織”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小區微網格全部成立黨支部,在樓棟單元設立黨小組,形成“小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小區治理黨組織體系,充實組織力量,實現小區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目前,全區共成立小區黨支部28個,設立55個樓棟黨小組,設置100多名黨員樓棟長。二是構建“四位一體”橫向機制。全面推行小區“紅色一家”建設,以黨支部為引領,整合業主委員會、業主監督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四方力量,有效形成“四位一體”的多方聯動體系,先后建立小區“紅色一家”28個,有效聯絡1000多名黨員,形成維護小區治理的強大合力。三是完善“同心圓”參與模式。引入愛助義工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等28個社會組織入駐小區工作站,建立並完善“小區工作站—網格員—樓棟長”社會組織參與模式,引導社會組織力量充分參與小區治理,900多名社會組織志願者參與小區服務。
創新機制牽引,“微秩序”促成小區文明“大共識”
一是建立組織把關機制。強化小區黨支部治理核心作用,對小區事務牽頭抓總、協調各方,牽頭制定規則,推動支委會與業委會、物業公司領導實行交叉任職,對小區重大事務進行把關定向,組織開展政策宣傳教育63次,召開小區事務協調會180多次。二是建立四方聯席制度。推進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監委會、物業企業等四方聯動,每季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重點對涉及居民切身利益事項、大額資金使用、解(續)聘物業公司等重大事項進行議決,聯合協商,有效解決群眾管理服務等問題500多個。三是建立黨群評價機制。實施“雙向”考評服務,小區監委會對物業公司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進行紀實考核,年底在充分調查征求業主評議意見的基礎上,召開聯席會議,對物業公司履職情況作出評價,考核結果與物業公司信用等級評定挂鉤,先后共解決破壞公共綠地、違章搭建等問題60多起,小區矛盾糾紛案例下降80%。四是建立管理兜底機制。探索建立屬地管理的兜底機制,明確街道社區兜底管理無物業管理小區責任,探索引進具有公益性質的國有物業服務企業兜底管理。
拓展多元服務,“微服務”促成小區黨群“零距離”
一是打造議事協商陣地。將各小區現有的連廊、亭閣、游園、廣場、小區道路等附屬設施進行統籌規劃,建立黨群活動中心、群眾議事亭、糾紛調解室等小區議事平台56個。二是優化信息管理平台。精准劃分小區微網格,通過“敲門行動”“數據共享”打造“小區微網格信息地圖平台”,全面收集小區居民服務管理要素信息,實現特定人群一鍵查找和定位,提高對特殊人群的管控或服務能力,全區已採集居民信息8.9萬人,錄入率達100%。三是落實志願服務常態化。出台公職人員“雙報到”職責清單,動員81名科級黨員干部和1400多名城區公職人員下沉小區,帶動各類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共同參與小區微網格治理。四是創新幸福鄰裡載體。創新“鄰裡守望耀江南,團結互助一家親”活動,在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舉辦黨史知識競賽、“冬至齊相聚,暖心鄰裡情”吃湯圓活動、相親大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200多場。
來源:中共貴港市港南區委員會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