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環江:“黨建鏈”賦能“產業鏈” 打造農文旅融合樣本

2023年03月22日10:42 |
小字號

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以創建“牢記囑托 紅引毛南”黨建工程為重要抓手,堅持筑牢“黨建鏈”,激活桑蠶“產業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成為產業鏈向上突破、價值鏈向上攀升的發展優勢,聚焦大才鄉新坡村優勢資源,著力打造農文旅融合示范樣本,為加快推進產業強縣注入紅色動能。

該縣以黨建引領賦能桑蠶產業發展,引導新坡村黨總支部、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與科技特派團探索建立“黨建聯盟”,新坡村黨總支部負責協調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特派團負責提供產業發展新技術,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黨支部負責指導合作社社員科學生產,採取“龍頭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助推全村桑蠶產業發展。

科技特派團聯合南大門桑蠶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圍繞桑蠶產業發展技術瓶頸開展技術指導和攻關,在該村先行探索實施飼料養蠶新技術,試行“兩段法”養蠶,完成“旱地高產高效栽桑技術集成示范研究”課題。通過搭建智慧桑蠶雲服務平台,實現蠶養殖生產過程視頻及溫濕度遠程監控、預警和輔助決策,提高蠶農生產管理水平,推進數字桑蠶發展,全村已有近100間標准蠶房接入和使用智慧平台。得益於“黨建聯盟”科技幫扶優勢,目前全村桑蠶養殖存活率從70%提升至85%,直接帶動蠶農年增收6000元及以上,為確保桑蠶主導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保駕護航,打造全縣桑蠶產業質量發展新高地。

同時,“黨建聯盟”與該村60余名田秀才、土專家及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單位的專業技術骨干結成幫扶對子,培養了一批鄉村振興一線領頭人、主心骨,為推動桑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動力。通過全覆蓋專題講座、現場講解、示范服務等方式,組團到村開展科技服務活動,開展各類技術培訓15期次,培訓群眾1000人次以上,推動全村蠶農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升。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桑蠶文化展示館,同時這裡也是全縣桑蠶技術的研學基地,主要展示從古代栽桑、養蠶、出繭、織綢等工藝流程到現代栽桑養蠶模式的嬗變及蠶文化的積澱過程……”正值周末,大才鄉桑蠶文化館的解說員正面向前來開展研學活動的學生們做詳細的講解介紹。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新坡村黨總支部憑借作為全縣蠶桑標准化生產示范基地的資源優勢,圍繞“桑蠶文化”做文章,深挖“蠶”文化,發揮黨員示范帶動作用,強力整合各方資源。通過實物和圖片展出、視頻演示和開設蠶蛹工藝品體驗項目等多種方式,打造桑蠶文化展示館,讓游客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桑蠶文化,用桑蠶文化為特色產業注入精神之魂。除此之外,該村黨總支部堅持突出“多元互動、抱團興業”的發展原則,爭取各方支援,在該村平治屯建設集桑蠶田園文旅體驗、研學基地、桑葉藥浴、桑蠶系列產品加工工廠、線上直播帶貨等為一體的桑蠶文化產業園,實現桑蠶一二三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我們利用桑葉散風清熱、治勞熱咳的特點,充分發揮它降血壓、降血糖、清脂等的作用,深入挖掘桑葉新用途,開發桑葉藥浴,延伸桑葉利用價值,為游客提供一種休閑放鬆的方式,有效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該村黨支部書記廖壯強說道。該村注重延長蠶桑產業鏈條,不僅讓游客玩起來,還要“留下來、住下來”,重點突破農文旅一體化,創新開發桑蠶衍生產品,塑造農文旅品牌IP。

截至目前,該桑蠶文化產業園月平均接待游客5000人次,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帶動村級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0萬元及以上,推動鄉村產業生態化轉型升級,打造獨具桑蠶特色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樣本。(韋艷春)

來源:環江縣委組織部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