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良慶區:奏響生活垃圾分類“三部曲” 譜寫綠色生活新樂章

2022年12月07日09:54 |
小字號

垃圾分類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自2021年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南寧良慶區通過奏響生活垃圾分類“三部曲”,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讓農村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

據了解,良慶區除大沙田街道無農村外,下轄的5個鎮和玉洞街道有62個行政村,435個自然屯,共有5.2萬戶,21.2萬人,生活垃圾清運車輛28輛,電動三輪車114輛,保潔人員640人。良慶區所有村鎮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採取一體化外包服務,農村每日生活垃圾清運量約115噸。

知識宣傳+源頭引導 奏響“科普曲”

在知識普及上下真功。各鎮、玉洞街道通 過張貼宣傳欄和公示牌、發放宣傳資料和家用雙分類垃圾桶、分類游戲互動、有害垃圾置換、白話講解及語音廣播等形式廣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工作。

在分類指導上用真勁。在那馬鎮祠堂坡和壇板坡,保潔人員認真履職,上門分類收運垃圾,指導村民在源頭進行正確分類。各鎮,玉洞街道廣泛宣傳、文明勸導、檢查指導,垃圾分類工作深入人心、全面開花,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初見成效。

在主題宣傳上用新招。根據農村人口特點和文化水平差異,每季度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宣傳及培訓活動時採用通俗易懂的白話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通過趣味游戲模擬分類投放,不斷鞏固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同時通過在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進行有害垃圾置換生活用品,鼓勵和吸引村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今年以來,農村各地區開展宣傳、培訓100余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9000余份、環保袋4700余個,家用二分類桶約1800個,指導村民在家中按照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分法”進行分類投放,有效提升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

設置配置+監督管理 唱好“協奏曲”

增配設施、優化收運路線。城區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桶、分類亭和收轉運設施設備,統籌落實農村垃圾治理和垃圾分類經費約2023萬元,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工作。農村地區已設34條收運路線清運生活垃圾,配備垃圾收運車輛28輛、電動三輪車114輛,現有管理人員、司機共46人,各行政村有保潔人員640人。並配備3800多個四分類桶,設置垃圾分類宣傳微景觀4處,垃圾分類宣傳欄和宣傳畫面149處,在各鎮(街道)設置垃圾分類亭和宣傳噴繪149個。

設置共享暫存點,規范有害垃圾監管。良慶區通過開展有害垃圾回收活動和廢棄農資包裝物回收行動,鼓勵村民在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和有害垃圾兌換活動時將家中有害垃圾投放至紅色的有害垃圾桶,再回收至各鄉鎮中轉站或廢棄農資包裝中心暫存。

強化督查考核,助力垃圾分類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城區、鄉鎮、行政村分批組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專題培訓會共計62次,城區組織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調研座談會及督查檢查7次,及時指出分類標識錯誤及混投等問題,要求屬地和保潔公司查漏補缺,及時整改。城區督查考評辦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同時,每月對外包保潔服務公司進行考評,通過雙重監督和考核,形成共同管理垃圾分類工作的良好局面。

典型示范+帶頭引領 奏響“榜樣曲”

在抓好分類設施配備的同時,良慶區積極動員各方力量廣泛參與,以垃圾分類示范村坡創建為抓手,以點帶面,帶動更多村屯垃圾分類取得良好成效。

通過那黃小學和壇良小學“1+1”結對幫扶模式,開展互學、互看、互評,學先進、找差距,補短板,確保農村孩子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城區充分利用五象中轉站垃圾分類宣教基地,組織壇良小學和那黃小學結對開展垃圾分類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參觀其他垃圾分類收集和廚余垃圾分類接駁現場,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結對共建活動以城市示范學校帶動農村小學分類工作邁上新台階,進一步普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同時,在壇良小學利用積分認証卡的形式,讓孩子帶動家人參與垃圾分類,累計85戶家庭參與,兌換禮品85份。

在壇良村首先推行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定點投放”模式,那馬鎮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超市積分和分類超市積分兌換相結合的形式,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並通過壇良村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家庭成員參與垃圾分類,為能夠正確將生活垃圾分類的農戶,兌換給予生活用品和文具用品,目前已有186戶進行積分兌換。通過積分兌換形式,激發廣大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

下一步,良慶區將加大統籌協調推進,明確獎懲制度﹔加大保障經費投入,確保資金花在刀刃上﹔加大宣傳氛圍營造,引導村民齊分類﹔探索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單獨收運路徑。持續探索更多創新、有效的工作模式,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各方力量齊參與,形成垃圾分類強大合力,奏響垃圾分類“三部曲”。(鄧祖艷 何璇)

來源:良慶區委宣傳部

(責編:張芳、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