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靈川:推行“一村一輔警”機制 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2022年10月27日17:20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駐村輔警入戶走訪。黃倩攝
駐村輔警入戶走訪。黃倩攝

靈川縣公安局深化警務機制改革,大力推行“一村一輔警”工作機制,將警務工作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末端,探索走出一條基層治理創新的有效路徑,取得階段性成果,基層警務改革、“一村一輔警”、警網融合等工作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強保障細謀劃,確保“一村一輔警”工作“高起點推進”

靈川縣在全縣推行“一村一輔警”工作,縣政府撥款780萬元,專門招聘154名駐村輔警,為全縣128個村委,26個社區(居委)配齊駐村輔警,實現城鄉社區警務全覆蓋,有效解決了農村警力不足、治理活力不夠、陣地利用不足三大難題,將駐村警務室打造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駐村警務室做到“七有七統一”,即辦公有場所、出勤有裝備、巡查有車輛、採集有工具、工作有台賬、管理有制度、獎懲有辦法,統一標識標牌、統一制度流程、統一防護裝備、統一檔案模式、統一警務服裝、統一工作手冊、統一警務公開,實現了工作規范化、服務標准化。

建機制精管理,確保“一村一輔警”工作“高標准開展”

制定出台《靈川縣公安局社區(駐村)警務工作規范》,圍繞“人、地、物、事、房”幾大要素提高見警率、管事率。利用交所合一、站室合一聯動機制,發揮“兩站兩員”作用,填補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不足,確保違法犯罪不進村、矛盾糾紛不出村。

先后舉辦了20期社區(駐村)輔警業務素質培訓班,提升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建立“五個一”工作制度,即駐村輔警每日至少入戶走訪5戶,每周在警務區工作時間不少於18個小時,每周向責任區民警報告一次工作,派出所每半個月召開一次匯報會,派出所所長每月點評一次﹔組織開展“七小”警務,即收集小情報、解決小困難、處理小事件、調處小糾紛、平息小信訪、排除小隱患、壓防小警情,實現基層警務工作向社區、向村落的有效延伸。

精細管理考核,確保“如何干好”。出台《靈川縣公安局一村一輔警考核辦法》,建立“三考三看”量化考核制度,採取“看村委評價、看群眾口碑、看工作成效”三級評價,對駐村輔警進行亮績排名,像釘子一樣“釘”住責任,凝心聚力深耕主業。

搭平台建網絡,確保“一村一輔警”工作“高效率運作”

靈川縣公安局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化建設,搭建“智慧管控”平台,確保“一村一輔警”工作高效率運作。

“傳統+科技”聯動。靈川縣公安局結合轄區地域特點、治安狀況等因素,將全縣劃分東、中、西3個警務戰區,每個戰區分別建設警務工作站,實行戰區工作制,成立戰區情報指揮部,打造3D警用地圖平台、AI全域可視化合成指揮調度平台、智慧社區公安管控平台及“鷹眼探頭”整合數據上圖,實現重點人員案事件實時推送,派出所、警務站、警務室、駐村輔警實行四級聯勤,落地查實,管控到位。

“五警+綜治”聯動。整合戰區責任區刑警隊、情指行行動隊、巡警、交警警力常駐派出所,共同承擔值班接警、視頻巡查、指揮調度等職責。由政法委牽頭綜治成員單位進駐警務站,開展“五警+綜治”聯動,與漓管委、漓江公安分局聯合執法,推動漓江流域生態治理,既發揮了專業行業優勢,又解放了派出所警力,形成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工作機制。

“社區警務+社區政務”聯動。推行警網融合,建立縣、鄉、村、屯”四級網格,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百米”。

今年以來,靈川縣公安局“打防管控宣”呈現“四升四降”(警情、案件、交通事故、矛盾糾紛“四降”和見警率、破案數、基礎信息鮮活度、安全感“四升”)的良好態勢。2022年第二季度,靈川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為99.67%,全區排名第四,全市排名第一﹔社會安全穩定動態考評獲全區第一,均創歷史新高。(陽勝力、文佳義)

走訪入戶開展宣傳。黃倩攝
走訪入戶開展宣傳。黃倩攝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