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壯鄉

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22年10月17日08: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目標,把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簡稱“重點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集中資源和力量支持重點縣發展。

強化保障措施支持

推動各級各部門落實好《關於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實施意見》,出台《〈關於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實施意見〉貫徹實施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分別明確14條和42條政策措施,為重點縣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制定“一縣一案”“一縣一表”,為重點縣量身定制一套發展目標、謀劃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做到有計劃有組織地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共向44個重點縣選派駐村第一書記3867人、工作隊員7495人。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分配中優先考慮支持重點縣。2021年以來,廣西累計向44個重點縣安排中央和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資金231.74億元,佔全區已安排銜接資金總量的67.14%。在20個國家重點縣開展“富民貸”試點,通過銀政合作設立政府風險補償基金,以戶為單位向持續穩定經營的農戶發放20萬元(含)以下、5年期(含)以內、貸款利率不超過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免抵押免擔保小額貸款,精准支持借款人家庭開展生產經營。

強化持續增收支持

把增加脫貧人口收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根本舉措,出台《廣西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聚焦強化產業支撐帶動、擴大就業創業渠道、提高兜底保障標准、用活鄉村資源資產、促進農業生產降本增效“五點發力”,不斷挖掘提升經營性、工資性、轉移性、財產性“四塊收入”。

支持重點縣特色優勢產業補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2021年以來,累計發放重點縣產業獎補資金20.66億元。出台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成果“14條”、積極應對疫情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6條”等政策措施,出台強化應對疫情措施行動方案,支持脫貧群眾抓生產、穩就業、提收入。

支持帶動脫貧人口就業較多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發展,推進就業幫扶車間建設,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開發公益性崗位,落實穩定就業勞務補助和一次性交通補助。截至2022年9月底,44個重點縣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同比增加4.55萬人,達182.66萬人,佔廣西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的64.93%。

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支持

制定《廣西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方案》《廣西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操作指南(試行)》,開發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防止返貧監測信息平台(含APP),細化監測對象識別標准、簡化工作程序、縮短認定時間,建立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核查和響應機制。

出台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實施方案,打好重點縣務工就業、發展產業、自主創業等“組合拳”,加強安置區產業園、就業幫扶車間建設,44個重點縣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搬遷戶實現一戶至少一人就業。加強搬遷安置社區治理,自治區層面不斷完善安置區配套設施和管理服務組織,加快搬遷戶戶籍轉接和不動產權登記工作,切實解決好群眾辦事難等問題,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深入開展定點幫扶、粵桂東西部協作和社會力量幫扶,協同推進粵桂“九大協作”和“五個一批”示范典型建設,創建粵桂現代農業產業園聯盟、粵桂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2021年以來,20個國家重點縣獲廣東支持財政幫扶資金18.1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60個,新增落地投產企業250家、共建產業園117個,幫助農村勞動力就業11.89萬人、銷售農產品達15.10億元。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脫貧縣、區內單位定點幫扶脫貧村工作。2022年以來,25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8.7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224個。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團作用,抓好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傾斜重點縣專項行動,累計發動2607家民營企業幫扶國家重點縣的2543個村。

強化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支持

優先支持重點縣因地制宜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庄規劃和探索創新鄉村振興規劃模式,持續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傾斜支持重點縣實施新一輪鄉村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壯鄉。44個重點縣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率達96%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3%以上,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99.8%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對行政村的覆蓋率超95%,自然村(屯)4G或5G網絡覆蓋率超90%。

深入實施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移風易俗、文明鄉風建設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促進鄉村文明和諧發展。加強重點縣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建設,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在縣域內優化配置,並向鄉村延伸,建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監測評價機制,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發展。44個重點縣行政村公共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6%以上,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的行政村佔比分別達23%、20%以上。

數據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振興局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10月17日第12版)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