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西林縣:過去看病往外走 如今就在家門口

在百色市西林縣,當地群眾山歌傳唱:“過去看病往外走,如今就在家門口﹔以前生病垮全家,如今看病不用愁……”這是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醫共體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切實為群眾解決看病就醫難題的生動寫照。
織密服務“一張網”
“以前、要坐車到200多公裡外的百色市人民醫院看病拿藥,來回非常不方便,花費也比較大。”家住那佐苗族鄉上馬草村的脫貧戶李大光說。
6年前,李大光被查出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因病致貧。令他欣慰的是,這幾年,在西林縣人民醫院就可以看病拿藥,住院享受“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服務結算,就醫負擔減輕了不少。
西林縣位於廣西的最西端,地處山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交通欠發達。過去,該縣醫療機構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均存在“缺醫少藥沒檢查”的現象,難以滿足群眾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需求。自2019年以來,西林縣圍繞“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推動醫共體建設。在深圳市羅湖區對口幫扶下,借鑒其改革經驗,整合縣域醫療資源,將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中醫醫院及11家鄉鎮衛生院、83個村衛生室組合建立西林縣公立醫院集團,走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協調發展之路。
西林縣公立醫院集團優化管理營運模式,通過合並各機構同類項,成立檢驗病理、影像診斷、消毒供應等3個資源共享中心和人力資源、質量控制等6個管理中心﹔建立“鄉缺縣派、村缺鄉派”機制,實現醫共體內大型醫療設備統一管理、共同使用,醫務人員自由流動、身份不變崗位變,讓優質醫療資源、技術共建共享,運行成本較改革前下降8.1%。同時,該縣公立醫院集團補服務短板,進一步完善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把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資源變成上下聯動的“一張網”,促進資源縱向流動和雙向轉診。
共建診療“一朵雲”
回想起去年5月在縣醫院做的手術,家住那佐苗族鄉達下村的脫貧戶李大姐依然贊不絕口:“深圳專家遠程指導,讓我在縣醫院順利完成手術,省事、省錢、效果好。”她所說的手術是右側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右側輸尿管雙J管置入術、左側輸尿管鏡檢查術。
據了解,西林縣公立醫院集團依托深圳羅湖雲醫療平台等系統,建立集團影像中心、心電遠程診斷中心,開展遠程實時會診。目前,西林縣11家鄉鎮衛生院均已開通遠程DR、遠程心電,從檢查到出報告隻要不到4分鐘。所有醫療機構DR檢查全部與縣醫院互聯,普通病例由集團影像診斷中心出具報告,疑難病例由深圳羅湖區醫院集團放射影像中心遠程會診,實現“基層檢查+醫院診斷”及“一級醫院的費用享受二級醫院的技術”。
西林縣普合苗族鄉衛生院院長農繼生說,依托雲平台系統,全縣實現檢驗結果共享,專家開展線上業務培訓,當地基層診療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繪就健康新畫卷
走進西林縣八達鎮周幫村衛生健康服務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等配置一應俱全。“現在村衛生室條件好,看病方便,醫生貼心。”來看病的楊大爺稱贊道。
據了解,近年來,西林縣加強醫療機構硬件設施建設,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對西林縣人民醫院、西林縣中醫醫院、西林縣婦幼保健院業務綜合樓進行改擴建﹔投入2000余萬元,對全縣11個鄉鎮衛生院綜合樓進行新、改擴建,縣鄉兩級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投入150余萬元,對全縣83個村衛生室進行改造。在學科建設方面,西林縣公立醫院集團通過借助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深圳羅湖醫院集團的一系列對口幫扶措施,共建8個重點專科,開展新技術51項,新增29個檢測項目,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此外,西林縣在醫共體內實現醫保統籌,採取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經濟負擔,讓群眾享受醫改帶來的紅利。據統計,2021年該縣縣域內就診人次同比上升27.12%,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診療量同比上升18.12%,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總體價格降低20%。“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民生承諾,在西林逐步成為現實。診人次同比上升27.12%,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診療量同比上升18.12%,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總體價格降低20%。“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民生承諾,在西林逐步成為現實。(岑一峰)
來源:西林縣公立醫院集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