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茶藝“追夢人”:指尖上收獲幸福感

2022年08月18日08:3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從採青、晾青、殺青到揉捻、烘干、陳化……廣西傳統工藝六堡茶的制作需要16道工序,全部是純手工完成,每道工序精益求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六堡茶是中國著名的僑銷茶,擁有1500年的發展歷史。而“80后”制茶人石濡菲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堡茶制作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她的生活尤其簡單,不是在採茶制茶,就是在收茶的路上。

從學習制茶工藝到打造六堡鎮首家獲得QS認証的六堡茶企業,石濡菲在這一行浸染了近17年。

“匠心制茶,做到極致。作為一名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匠心、保持初心,用誠信經營把傳統六堡茶制作工藝代代相傳下去。”石濡菲說。

石濡菲在查看茶葉。

石濡菲在查看茶葉。受訪者供圖

守護傳統,誠信做茶

六堡茶,盛產於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在這裡幾乎每家每戶都種茶制茶。石濡菲是土生土長的六堡鎮人,她童年的味道彌漫著茶香。

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茶葉相比,六堡茶確實算不上是精細的茶。或許,它的魅力就在於它的質朴。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廣東商人來到當地塘平村找原產的六堡茶。在石濡菲家,他品嘗到了留存近20年的老茶后說,這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味道,並願意用高價收購石濡菲家中所有的六堡茶。

“但我們翻箱倒櫃,找出所有老茶也沒有多少。之前在我們那有很多這樣的老茶,大家覺得沒有市場,還佔地方,全都扔了。”石濡菲說,“從這件事,我就知道六堡茶是好東西,是需要分享的,而老味道更是需要珍藏,手藝不能丟,記憶不能忘”。

至此,石濡菲開始了跟著媽媽韋潔群一起制茶和收茶的生活。當時,很多茶廠引進了機械化制茶,快速佔領市場。而質量上乘,但成本高、產量低的傳統農家六堡茶,市場份額正漸漸流失。

“越是這樣的年代,越要堅持傳統工藝,老祖宗的東西總得有人傳承。”韋潔群說。一直以來,她“手工制茶”的初心未改變。

受韋潔群影響,石濡菲也希望經過自己雙手的每片葉子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開始新的旅程,不辜負每一杯手工六堡茶。

“開始學炒茶的時候,因為鍋的溫度高達260攝氏度左右,用手直接去翻炒,經常一燙就起泡,學了大概一兩年后才不會被燙,時間長了,手上起繭,也就適應了。”石濡菲說,“學炒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選擇茶青的眼力、揉茶的勁道、炒茶的時間和溫度,都會影響茶葉的形狀、湯色以及口感。”

石濡菲教學生如何採茶。.jpg

石濡菲教學生如何採茶。受訪者供圖

以茶聚才,守正出新

為了更好地掌握制茶技藝,石濡菲走遍了六堡鎮每座茶山、每個村寨,了解土質特點,掌握各個節氣的氣溫、濕度規律等,並逐漸積累了一套種植、管理、採摘、制作、鑒評、包裝、儲存六堡茶的秘訣。

盡管如此,石濡菲還一直潛心鑽研,探索新的生產工藝。在日積月累的研究實踐中,她自主研發出迎合大眾口味的紫芽茶、七月七茶,受到很多人歡迎。

而后,石濡菲在原有六堡茶種植、生產、加工等傳統技藝上,注冊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濡菲”六堡茶。

“用我的名字來命名,意味著我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茶如其人,父母把他們對茶的理解,他們的心血延續到了我身上,我會時刻牢記做老實人,制地道茶,賣良心價,鑄匠心魂。”石濡菲說。

2015年,石濡菲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了她推廣六堡茶的良機。除了對六堡茶的品種、口感創新外,工作室還開展經營模式創新、包裝推廣創新等。創新工作室每年都有不一樣的課題,吸引了許多國內慕名前來的茶商和茶友。

張穎鳳是就讀於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茶專業的一名學生,2017年她來到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學習。

“每次聽石濡菲老師講課,都和在學校時的體驗不同。她會結合自己的從業經驗,把六堡茶講得深入淺出,讓人很容易理解。”張穎鳳談到,工作室還提供了大量的茶原料,供他們進行實驗與創新。“我們還嘗試過把六堡茶的茶湯倒入螺螄粉中,發現可以解辣。”

此外,石濡菲成立的黑石山茶廠還和梧州當地的米粉廠合作,推廣了米粉和六堡茶的聯名產品,迄今總銷量已經達到數萬包。

石濡菲將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授給村民們。

石濡菲將六堡茶制作技藝傳授給村民們。受訪者供圖

造福桑梓,振興茶鄉

為了讓更多鄉親學到六堡茶傳統制作技藝,石濡菲每年都開設多期培訓班,從種植、採茶、茶園管理、做茶技藝等方面,將六堡茶制作技藝一一傳授給村民們。

未培訓前,大多數村民做的六堡茶沒有統一標准,有時做得又苦又澀,賣不出好價錢。培訓后,村民們的茶葉都翻了倍。多年來,累計培訓超過300人。

同時,以“公司+農戶”模式扶持49戶農戶手工制茶,依托合作社培養多戶傳統制茶能手。此外,石濡菲還大量收購當地的茶青,在培訓班裡挑選技術過硬的學員,到茶廠擔任生產技工,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覃秀蓮就是培訓班受益者之一。學習制茶之前,覃秀蓮在梧州市打工,每月有1000元左右收入。看准了六堡茶的發展前景,30歲的覃秀蓮回到家鄉,參加石濡菲的培訓班,學習制茶。原本家中丟荒的茶園,覃秀蓮進行打理,茶園也漸漸擴大至11畝,產量近500公斤。

2020年,石濡菲當選了全國青聯委員,並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的稱號。她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我要帶著六堡茶走向國外,讓世界嘗嘗喝‘古董’的滋味”。

如今,六堡茶產品已暢銷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國家。六堡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堡茶生產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特別是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后,更提振了六堡茶的出口信心。2021年,梧州市六堡茶出口836.4萬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5.2%。其中,對RCEP成員國出口佔比達到88.5%,較2020年提高8.9個百分點。

梧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把好六堡茶出口質量關,推動“茶船古道”文化品牌擴大產業宣傳效益,為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拓寬海外市場、擴大出口。(陳燕、石鮮鮮)

(責編:陳燕、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