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專題視窗>>廣西民宗委視窗

桂林市挖掘“油茶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2年03月16日16:15 | 來源:桂林市民宗委
小字號

  桂林是多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人口超過100萬。各民族共生共榮,共同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1982年,桂林被評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桂林市充分用活歷史文化資源,突出挖掘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用“油茶文化”喚醒各民族共有記憶,激活各民族精神密碼,引導全市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以茶為橋,共促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桂林,各族群眾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早晚皆宜,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圍坐一堂,吃油茶,話家常。一碗香氣四溢的油茶,不僅展示了各族群眾的待客之道,更是架通了各族群眾廣泛交往交流的感情橋梁,成為桂林市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桂林市深挖油茶文化品牌內涵,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舉辦形式多樣的“油茶文化”主題系列活動,精心打造形成恭城油茶文化節、千人油茶舞、百桌油茶宴等獨具特色的油茶文化品牌,不斷吸引著全國各族群眾跨越山海而來,感受油茶文化魅力,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以茶潤心,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一碗油茶,承載著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凝聚著桂林人的喜好與智慧,蘊藏著各族群眾共有的精神標識。桂林市以中華文化為根基,廣泛汲取油茶文化中的豐富資源,深入挖掘油茶風俗習慣中蘊含的各民族共有精神的歷史物証和豐富內涵,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形成認同度高、傳播力強、具有象征中華民族共同體意義的文化符號和標識,以文化人、以茶潤心,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2008年,恭城油茶制作工藝列入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0年,平樂水上油茶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擴展名錄﹔2014年,灌陽瑤族油茶技藝列入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龍勝苗族油茶制作技藝列入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1年,恭城“瑤族油茶習俗”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茶興業,共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油茶,不僅是藏在桂林人味蕾裡的一抹鄉愁,更是推動各族群眾融入新發展格局,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新引擎。“十四五”以來,桂林市堅持以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為統攬,著力打造桂林世界級美食中心,加快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后出台了《桂林油茶店建設與服務規范》和《桂林油茶》地方標准﹔灌陽縣出台《灌陽地方飲食文化之灌陽油茶灌陽十大碗扶持暫行辦法》﹔成立“桂林國際商會促進油茶美食產業發展委員會”,深入發掘獨具民族特色的“油茶”非遺文化,打造集“茶、餐、戲、禮”於一體的獨特桂林油茶民族美食文化產業。據統計,2021年全市各地1600多家以經營油茶為主的門店營業收入突破35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2%﹔油茶工業化也在高效推進,全市持有《食品生產許可証》的油茶加工企業已有7家。如今,桂林油茶已成為我市一張有文化底蘊的民族美食新名片,正引領全市各族群眾共同繁榮發展,在“小產業”上做好“大文章”,並朝著百億元產業的目標奮力邁進,用油茶產業支持民族地區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

(責編:陳麗冰、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